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署假来临,国内旅游业又将迎来修学游的热销期。 截至7月初第一周,中国股市继空前的“十连阴”之后继续创出新低。这一与中国经济形势严重背离的市况,已经将中国股市推向“负泡沫”状态(罗伯特.席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将“泡沫”的反方向定义为“负泡沫”),  相似文献   

2.
“金融海啸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明年可能会更加深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政府应该从稳定宏观经济的大局出发,用货币政策搭配财政政策,防止出现金融市场崩盘或者企业倒闭这两大危机。他同时表示,内地股票市场虽然损失很大,但泡沫似乎已经放空,未来最大的担忧是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的中国证券市场泡沫时代,大部分理性的声音一直被淹没在投机的浪潮中。不断有各种研究报告从低利率的角度、从成长性的角度“证明”中国证券市场60倍的市盈率是合理的,投资者也对此深信不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是政策设置上限,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绝对不止20倍。A股市场不仅是投资和投机的乐土。也是国内公司股权资本融资的首选。然而,如今不仅中国证券市场本身从“泡沫”市场转化为“负泡沫”市场。连市场主体的角色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泽民 《沪港经济》2007,(12):11-11
去年开始,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终于在沉寂了五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展开了。面对股票大幅度上涨,今年初,一些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等先知先觉者们坐不住了,在他们的鼓噪之下,“泡沫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笔者的疑问是,金融泡沫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吗?如果是无法预知的,那么,这种言论的危害性是严重的,不仅殃民,而且祸国。  相似文献   

5.
市场·动态     
《新财经》2010,(1):118-119
“金融制度的重新设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金融制度的重新设计: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搭建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沟通平台,为中国未来金融业的监管问题提供新思路。论坛中,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阐述了本次金融危机最终的原因——投机性泡沫,并分析了房市、股市和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泡沫现状。  相似文献   

6.
顾美玲 《辽宁经济》2009,(10):44-45
当前,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人们在感受金融动荡、地产泡沫、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了“杠杆”、“风险”和“证券化”这样几个词汇,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实质联系叫作—“金融创新”。那么,可否认为是金融创新造成了这场经济危机呢?金融创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金融创新在中国应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 《南开经济研究》2003,(2):60-62,79
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的“泡沫争议”来讨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可能性,并对所谓的泡沫现象作出理论解释,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由投资热所引发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迹象已经出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交叉化,是形成当前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防范房地产泡沫的膨胀首先要杜绝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一、证券监管早期的形成和确立政府对证券领域的监管最早可追溯到1720年6月英国颁布旨在防止过度证券投机的《反泡沫公司法》。《反泡沫公司法》的颁布起因于17世纪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案,18世纪初法国发生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也对这一法案的颁布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南海泡沫”案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都是典型的狂热证券投机,泡沫崩溃后英国和法国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反泡沫公司法》标志着世界金融史上政府实施金融监管的正式开始,它的许多重要原则一直持续影响到今天,不过,《反泡沫公司法》所代表的政府监管还并非完…  相似文献   

9.
当前证券资产泡沫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国内证券市场走出多年低迷,2006年全年上证综指上涨超过130%,带动居民储蓄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对此,有人惊呼资产“泡沫”的快速积累,有人欢呼中国股市的“黄金十年”,有人看到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有人提出要学会泡沫化生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当前的市场繁荣是代表了金融结构的根本性转变,还是另一场巨大泡沫的昙花一现,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正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这类泡沫是属于危险型的“信贷繁荣泡沫”。如果我们继续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可能继续吹大资产价格泡沫,中国经济也必将为此付出不菲代价。  相似文献   

11.
【香港《明报》10月27日】 近年来,内地银行业屡揭金融腐败案件。仅以今年为例,中国银行“高山案”、建设银行“张恩照事件”、农业银行“内蒙古案件”等相继曝光。虽说金融腐败在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发生,但中国金融腐败案件发生频率高,涉案金额大,牵涉面广,上起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下及基层银行职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金融腐败案件频发,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不完善,而这又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诸多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7,(6):19-20
中国股市或许还不是一个泡沫。不过,当中国官员开始提到“泡沫”一词时,正如中国全国人大(NPC)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接受访谈时那样,投资者就应该小心了。  相似文献   

13.
10月21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向媒体抛出了“中国保险泡沫论”,在长达50页的学术报告中郝指出,中国的保险业泡沫高达40%,根源在于中国保险业没有回归到保险的本身即保障性保险,而寿险业正是蕴藏“泡沫”的最大温床。10月28日,中国保监会首次正面回应“保险泡沫论”:中国保险业不存在所谓的“泡沫”,实质上是对统计口径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武大洲 《中国经贸》2008,(17):44-44
人称“欧元之父”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中国股市已经没有泡沫的观点。他这一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可以说罗伯特·蒙代尔对中国比较了解.他曾于2005年获得北京永久居留权的”绿卡”。他一直以来都比较关心中国的经济,不久前他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而且曾经提醒中国应注意奥运经济泡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泡沫何止迪拜的千倍 中国楼市泡沫到底有多大?美国一哥们(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而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14,(3):I0009-I0011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这群互联网理财“鲶鱼”激活了中国金融,使普通投资者能够摆脱垄断获益。这些机构是金融民生的代表,没有他们,金融民生主义无法破局。  相似文献   

17.
简论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石恺,张凤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世界经济金融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将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不仅是中国“复关”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中、工、农、...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2008,(5):68-68
从2000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GDP始终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从微观上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2001年以后,很多海外的投资顾问和投行分析师们,在评论中国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得出了在2200点要“挤牙膏”,要人为挤出泡沫。并提出用“市价”来减持国家股,实现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自然并轨,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大小非”解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尾巴指挥脑袋的年代。”尾巴指的是金融经济,而脑袋指的则是实体经济。 全球的存款加上包括股票和债券等的金融资产已经达到了实物资产(名义GDP)的3.2倍。而在经济全球化之前的时代,前者只有后者的1.7倍,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膨胀是多么迅速。而世界性的IT产业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也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20.
消费金融说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士 《上海经济》2010,(3):56-57
2010年1月6日,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会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