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范水清  梁榕灵  张松 《价值工程》2010,29(25):23-24
中国是一个注重情感沟通的国度,合作讲究"关系",先"义"后"利",这导致工业品营销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灰色营销"在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解析了灰色营销及其危害后,提出了建立健康的关系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等重要策略来扼制灰色营销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艳群 《企业导报》2012,(13):113-114
在我国,微博仍处于成长期,但其开始显现的巨大营销价值,使其成为了我国各类传统媒体争相试水的新营销平台。在传统媒体常规营销模式已经显现"红海特征"之时,如何利用微博营销实现优势互补,开辟新的"蓝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处于何种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守武  姜虹 《企业研究》2012,(11):69-71
如今,在这个"营销"、"市场"、"竞争力"等词语满天飞的时代,提起营销,总会让众多的企业又恨又爱:企业若生存,就必须有竞争力,企业若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念好市场这本经,若念好市场这本经,就必须会营销,这是不言自明的。企业不论是走"大品牌"路线,还是独辟"蓝海",不论是跟随行业前卫,还是模仿顶尖高手,重要的是要营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要从创新求变谋发展的角度,深度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条件下,切实通过营销创新来增强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早有企业家说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人转我新,这个理念体现在营销上就是要追求差异化、生动化、人性化和微博化。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23):73-74
随着微信的日渐普及,微信营销也为众多企业所重视,并开始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企业通过使用"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等提供各种业务和产品服务,借助庞大的微信流量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销售额。本文根据微信营销的特点,结合微信的功能,以企业微信营销方式为研究对象,从精准营销、关系营销和口碑营销的角度分析企业微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沈志屏 《经营者》2000,(8):23-24
<正> 第五、营销"自我"(下)就我最近十数年对企业的研究,成功的经营者大都具有"格罗夫式"的偏执狂"症候"。这种"症候"最明显的三个特征分别是——一、自信方能自强"你自信吗?"多数人口头上"肯定",而内心里却是一片茫然。但是,机缘却只惠顾"心口如一"的肯定者。"自信"将发现更多的机会,迎来更多的成功。真正的自信,它会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潜能。而且,更应该引起人们沣意的是,"自信"不只是某个个人的心理素质,恰恰相反,在现代传播、网络交流对每个人的渗透几乎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情况下,"自信"更是一种大众的"心理文化",在企业经营中  相似文献   

6.
孟雷 《企业活力》2008,(1):36-37
<正>一、打造和谐营销团队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对于企业营销活动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开展和谐营销,组建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关键。企业应积极开展内部营销,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坚持"和谐"的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  相似文献   

7.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以来,房地产营销代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行业发展,各房企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独辟蹊径,力争"逆市逢生"。"全民营销"概念一时间点燃了业界的激情,而各自的效果相去甚远。本文就为您盘点那些"陷入"全民营销的房企,以及全民营销时代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庞大、多样化的市场中,主流大企业占领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为了在市场中寻求自身发展,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狭小的专业化市场进军,演绎起市场补缺者的角色。这个专业市场就是"利基市场"或"补缺市场"。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促进了该类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远见》2013,(4):48-51
营销的目的并不是一味追求数量的"精简",而是在依旧满足不同细分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营销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与传播策略,减轻消费者决策压力,提高营销传播效率,提升品牌忠诚度。企业应该在对消费者充分洞察与研究的基础上,有选择、有目的地实行,切不可为了"简化"而"简化",忽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10.
<正> 市场导向下的营销观念应主要包括"整体营销"、"顾客满意"、"顾客导向"等三个方面。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以"整体营销"活动为手段,来创造"顾客满意",通过"顾客导向"来实现创造顾客之目的,从而达到"满足顾客需要、获取经营利润"的目标。树立"整体营销"观念1.采购、生产、科研开发、工程设计、财务、人事部门等都应配合营销部门工作。各部门、各系统的职工所采取的每一行动,均与企业争取顾客的能力密切相关,而并非只有销售人员的行动才与顾客有关。只有全体员工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实现"目标一致重视营销,有效行动争取顾客"。  相似文献   

11.
《新远见》2013,(Z1):11-14
由于市场变化复杂,竞争程度剧烈,中国企业的营销变革不能是"小步慢走"的改进之举,而应当是思想理念的"巅覆式"创新,是营销模式的"跨越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4,(Z8)
正一个建立在"心"上的"有温度"的体验极致,便是创造"口碑"!而现在经常听到的"老带新"就是来源于"口碑营销",在目前杭州极为严酷的营销环境下,"有口碑"一定是项目能卖好的利器之一!易辰·江南大院位于青山湖别墅区,近傍青山湖科技城,隐于群山之中。项目核心词是养老度假,一期项目亮点是带院子的90平方米叠墅。虽然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但是面临的处境仍不容乐观:天时不佳:杭州房地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中国本土营销实践再一次走到了举目彷徨的十字路口.上一次十字路口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本土企业在经过一轮盲目火热的"广告烧钱"之后,经历了秦池、爱多等"标王"的纷纷落马,看到了奥美等"国际4A"的折戟沉沙,"广告明星们"的风光不再以及惨痛教训使得本土企业在哀鸿遍野中怀疑、冷静并反思,开始由"广告主导的营销"转向"终端主导的营销",终端营销这一在"科特勒经典营销理论"中几乎未提及的工具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视为市场运作中的重中之重,并因此有了"渠道制胜、终端为王"的说法,丝宝的舒蕾更成了运用终端战略挑战宝洁的本土企业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的观点,经济发展最先要受到资本的约束,到了一定阶段会受到"发现市场机会能力"的约束,即创新能力的约束.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在政策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如果说那是企业的第一次创业的话,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则面临二次创业的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L公司成立伊始,就组建了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等职能部门,以期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虽说是保健品行业的"新兵",但该公司产品却不乏独到与创新,不到三个月就在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经销商网络。然而,产品还没上市,市场部与销售部经理却开始了"暗战"。由于新产品刚刚上市,销售部张经理带领部下先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号称有7000万营销大军,这么多的营销人员在各自不同的市场上摸爬滚打,经验和教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大家的感受必然自不相同.但凡是做得优秀的营销人员,都必须是用"心"做市场的人,他们用"心"经营自己,用"心"规划职业生涯,因为他们的用心而使他们显得卓而不群,成效斐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开发》2015,(22):99-101
随着经济的增长,电子商务得以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销售引向网络平台。网络整合营销是一种基于信息互联网络平台,系统的整合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及工具,并不断的进行动态的修正,使得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本文旨在探索汽车销售企业如何切合当下企业营销的需求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市场调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19.
精益营销战略是精益战略的支撑战略,其职责就是要在营销领域"杜绝无价值活动"。营销中的无价值活动包括:顾客选择不当、产品定位不当、顾客利益不当、顾客付出不当、产品定价不当等,因此,精益营销战略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在恰当的地点(渠道)、向恰当的顾客、以其恰当的付出、提供恰当的顾客利益,即在恰当的时间、空间、商品等范围内,企业的营销活动满足了恰当顾客的付出意愿和利益获得意愿,赢得了顾客满意。以上内涵集成所形成的新概念,也可以称为"恰当营销"。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14,(7):106-107
正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企业的营销观念上。就象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