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形态,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创新与实现,在创造性的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的同时,正在创造性的建构中国的新文化、新经济和新政治格局,创造性的构建中国文化的新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将成为校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走向的指南;文化产业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也将面临自身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移,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战略性标志;能否把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果转化成可供公共文化消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经济效益转化成社会效益,为社会公平和公民精神健康提供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支持,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新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徐豪 《中国报道》2014,(6):88-89
将单纯的政府扶持转化为市场行为,文化金融的精彩就会有无限可能。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财政资金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白富美”与金融“高富帅”已经牵手多年,却没见得进一步碰撞出火化,北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看似有些困难。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后,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再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文化强国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启动实施建设文化大市战略,有力推动了文化繁荣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也为下一步文化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波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强市决定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全市城乡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为新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文化企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我们要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功能,是知识经济的典型形态,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一新兴产业的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机遇,更是为黑龙江省探求建立适应本土的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文化强国的内涵主要包括拥  相似文献   

8.
胡小玉 《老区建设》2023,(10):66-73
文化元素是元宇宙的基石,元宇宙则为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生动载体。在元宇宙场景下构建赣州文化元素,既是赣州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赣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紧紧围绕赣州文化元宇宙构建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赣州文化元宇宙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力争为我国地方元宇宙文化元素构建以及智能时代的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赣州样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却有各种不足。到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在发展中完善自我,推进我国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自本期开始推出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系列报道,选取国际上不同国家有影响力的典型文化产业,描述其现状与发展历程,并与国内对应业态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却有各种不足。到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在发展中完善自我,推进我国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自本期开始推出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系列报道,选取国际上不同国家有影响力的典型文化产业,描述其现状与发展历程,并与国内对应业态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海洋文化是开放的世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是广东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特色。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既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广东省打造“改革开放大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董晓萍 《北方经济》2012,(21):39-4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适应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特点,文化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战略格局重组的中轴和核心做出的积极应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群众迅猛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内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强大动力和基本保障。2月1日,由中华文化贸易促进会、中国文化贸易联盟、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金融文化贸易论坛"在京召开。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共赢,对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世界贸易组织特命全权  相似文献   

14.
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文化立法的质量和水平,构建科学系统的文化法律体系,是有效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在文化立法中,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它既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滨海新区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更是寄予厚望,提出“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设立主管文化科技创新的顶层机构、构建促进融合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强化新技术应用场景中的版权保护、塑造面向产业化的综合资源配套网络等措施推动了文化与科技产业的持续深入融合。十八大以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也开始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双轨推进、要素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国的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这些发展经验给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韩国政府自2001年开始,决心用5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在世界市场的份额由目前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内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瓶颈日益凸显,核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不仅是解决我国内陆能源危机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内陆核电建设相对沿海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安全文化已成为核电企业的灵魂,本文将以江西核电建设为例全面构建内陆核电安全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立旭 《浙江经济》2009,(18):22-23
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必须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中国文化政策发展之路非物质中国让快乐生产金钱——E时代的娱乐经济有事短我—拇指经济初探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最好阐述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实力,成为其不断扩张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同时正在逐渐成为各大区域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遇难得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积极的方面看,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文化领域逐步从事业形态向产业形态转变,并由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出现近2.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强大文化消费需求,人均GDP超过1490美元、特大型城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后,社会发展催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喷发期征兆显现;同时已经形成文化经济的诸多亮点,文化产业近几年出现了长足的进步。据报道,1990年到1998年间,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