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目的地属性感知的旅游者忠诚度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的地属性感知的视角出发构建目的地忠诚度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目的地吸引力和服务质量两大目的地属性变量与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大目的地属性变量均对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对忠诚度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对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作用比服务质量更为显著。研究有利于补充旅游目的地忠诚度影响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为旅游地开发和管理实践提供了具有建设意义的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地理》2021,41(5):232-240
基于ABC态度模型,构建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结构关系模型,以野溪铺村和锡福村为案例地,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符合ABC态度模型,是认知—情感—行为序列的连续过程。(2)影响因素分四个方面:在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体验、品牌个性及满意度均对游客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个性、品牌体验等均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品牌体验、满意度在品牌个性对忠诚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得以证实;在总效应中,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最大(0.465),对品牌体验影响最小(0.185);在二维影响因素中,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自我表现性、真诚的和关爱的、行为体验因子对忠诚度正向影响更为显著。(3)作用机制方面,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相互作用及二者对忠诚度的影响构成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态度认知成分通过情感成分影响行为成分构成忠诚度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威勇  于一秀 《经济论坛》2011,(12):140-1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以及整个旅游区的营业收入。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研究旅游者在游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ICT的应用发展,旅游者对旅游地体验的内容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地理信息。本文以南京旅游者为例分析了ICT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影响,通过维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日常地理体验包括空间知识和空间体验两个维度,旅游地理体验包括旅游目的地体验、旅游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证明:①ICT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影响人们地方体验的各个方面。通过使用ICT,人们获取必备的空间知识从而形成地理感知和地理体验。②ICT对旅游体验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ICT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体验、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旅游者通过使用ICT,不仅帮助他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还帮助他们通过认知和互动产生地方归属感。③通过对ICT的利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地理知识对其旅游体验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为研究对象,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调研地,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探讨民族地区的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构成维度以及目的地熟悉度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表明:1旅游者地方性感知可分为自然旅游环境、人文旅游环境、民俗文化遗存、地方民风特质四个维度;2不同熟悉度游客在自然旅游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的感知上无明显差异;3高熟悉度的旅游者在民俗文化遗存维度上的感知显著高于中熟悉度和低熟悉度的旅游者,在地方民风特质维度上的感知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旅游者。相对于一般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民俗文化遗存和地方民风特质更能体现民族旅游地的独特身份。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现有地方感理论,也为民族地区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开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乡村旅游中旅游者价值为切入点,分析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旅游者感知价值构成要素,找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影响旅游者感知价值的主要因素,提出在乡村旅游中应从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出发提高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使旅游者产生品牌忠诚而重复购买,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形象和感知质量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式方法,以杭州国际游客为抽样总体,对“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得出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图产生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则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研究结论体现出中国旅游情境下形象理论变异性,也对杭州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城市非旅游要素对城市旅游影响的研究主题,选择游客感知视角,以优秀旅游城市长沙作为研究区域和500份国内游客的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来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游客的城市非旅游要素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游客城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913;(2)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的影响路径系数为1.121;(3)城市非旅游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均值为0.9498,而城市旅游感知的影响路径系数均值为0.8765。结果表明:(1)城市非旅游要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但对游客忠诚度没有直接影响;(2)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具有重大影响,比城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更加显著;(3)城市旅游中,游客的非旅游要素感知比旅游要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管理中应该特别重视游客对城市非旅游要素的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提高,以有效增强游客的城市旅游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模型。通过对凤凰古城居民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3)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消极影响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同时,旅游消极影响对对社区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对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霍尔果斯口岸为样本提取了影响国内边境购物旅游满意度的7个因子,即环境感知、质量感知、购物情境、配套设施、忠诚度、抱怨度和交通便利度;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群体的感知,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等5个方面对满意度因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感知对购物旅游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为质量感知,交通便利度影响最小;此外,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购物旅游者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未来发展边境购物旅游的过程中,除更重视商品质量外,还应通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改善配套设施等措施发展口岸边境购物旅游。  相似文献   

12.
戴其文  郭子晶 《经济地理》2023,(12):212-221
旅游决策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客源地对旅游决策的影响是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基于阳朔民宿旅游者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民宿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机制,重点探讨客源地区位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体验质量增强了民宿游客的感知价值,且体验质量和感知价值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民宿物理环境和游客满意度均提升了忠诚度。(2)感知价值在体验质量与满意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满意度在感知价值—忠诚度、物理环境—忠诚度、社会互动—忠诚度关系中均发挥了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3)客源地区位结构在民宿游客忠诚度形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区距离正向调节社会互动—满意度的关系,而文化距离负向调节社会互动—满意度的关系。区域距离正向调节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经济距离负向调节社会互动—感知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认知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者信息涉入的差异对其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旅游信息传播为视角,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对408名旅游者仅从旅行社和既从旅行社又从互联网来获取行前旅游目的地信息涉入差异进行调查,探讨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与旅游信息涉入来源、信息涉入程度和个人互联网体验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在行前同时从旅行社和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与单一从旅行社获取目的地信息相比,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感知更差,但是这种感知效果会随着旅游者的互联网体验和旅游者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改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而且会影响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了解不同区域影响旅客目的地服务质量满意感的主要因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为对象,运用访谈和游客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内外交通、其次是导游服务、旅游景区、旅游餐饮、门票价格和旅游购物;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旅游餐饮,其次是门票价格、景区环境及基础设施、导游服务、内外交通、标识与信息服务及旅游购物;皖北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景区服务环境及基础设施,其次是门票价格。  相似文献   

15.
交互式在线旅游产品正在深刻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和决策行为,研究其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基于穷游行程助手APP中旅游者制订的旅游行程,以苏州市为例,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探索互动旅游地图对生态旅游者感知行为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1)与传统媒体相比,在线互动地图能显著提高用户游览旅游点的可能性;(2)与地理空间距离相比,生态旅游者规划目的地的游览线路时更在意主题关联性;(3)在线互动地图可能改变生态旅游者对于相关主题旅游点的感知和决策,旅游目的地营销者应当考虑把在线互动地图作为目的地营销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陈志军  徐飞雄 《经济地理》2019,39(10):231-239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决策和行为理论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潜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对于旅游供给方而言,构建和传播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以其超高的收视率引起节目拍摄地在社会中的广泛关注,并促进了旅游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节目对福建省南靖土楼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流行文化传播媒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为福建省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咸宁温泉游客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素主要由温泉旅游环境形象、服务设施形象和产品形象及功能形象等四大因子构成,且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是发展和谐旅游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度的分析和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感知分析,建立了旅游者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关系模型,为管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旅游安全事件对旅游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安全事件对旅游者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旅游者对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此同时,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差异也非常大。旅游者对安全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决定了目的地安全管理的内容以及在营销管理中的对策,通过对旅游安全事件的营销影响分析,可以进一步地有针对性地对受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企业)进行精确的危机效应分析,以利于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和营销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