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近年来,以木糖醇为主的无糖茶饮料市场争夺战已拉开序幕.茶饮料生产企业为进一步确立自身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纷纷看好无糖茶饮料.无糖茶饮料是茶饮料生产企业21世纪的希望所在.曾在乌龙茶饮料领域夺得日本茶饮料销量第一的三得利公司也瞄准了绿茶饮料市场.三得利赋予绿茶新的创意,推出了"绿水"、"使体内更清洁的茶"、"中国绿茶"等产品,在无糖茶饮料市场上树立起新的品牌形象.今后在无糖茶饮料方面,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巴蜀质量跟踪》2003,(21):48-51
人们对饮料提出了“天然、健康、时尚”的要求.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个性化的选择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品种繁多.口味多变、更新速度快的饮料企业将成为中国饮料业的主导者;净化饮料市场、建立品牌文化、开发特色产品、展现本土优势将成为中国饮料业新变革的发展方向。茶饮料的现状如何?茶饮料的优势在哪里?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监督与选择》2006,(3):48-48
中国是茶饮料的原产地之一,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茶饮料可分为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红茶、绿茶、花茶饮料等。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对茶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结果表明:具有80%市场占有率的大型生产企业,技术力量强大,设备先进,管理严格,产品质量稳定。而一些小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46.7%,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本次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  相似文献   

4.
最近,安徽省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颖东分局和公安部门联合端掉了一个非法生产饮料的窝点。据调查,该窝点利用从废品收购站回收的“康师傅绿茶”、“康师傅冰红茶”和“统一绿茶”等饮料瓶子,用自来水、甜蜜素和各种香精勾兑成“中国名牌”饮料。执法人员现场查获300多瓶“康师傅绿茶”和“统一绿茶”,灌装加工用的四个塑料桶、一个漏斗、一个铁勺、一个铝锅和一个炉子,以及用于调味调色的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钾、白糖、香精等原料。行政相对人交代了这些茶饮料的制作流程:将水和这些调味调色品进行勾兑后,用带有纱布的漏斗过滤并罐装到回收的瓶子中,再将仿冒的瓶盖在铝锅内加热密封,就成了令人难辨真假的“康师傅绿茶”、“康师傅冰红茶”和“统一绿茶”。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随着一首“越升越高旭日升”的歌曲响遍祖国大江南北,一个新的民族品牌——“旭日升”脱颖而出并迅速崛起,凭借独创的冰茶、暖茶,勇拓市场,后来居上。在短短几年内,以超常规的速度跳跃式发展,以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中国茶饮料市场,真正成为中国茶饮料第一品牌,旭日集团也同时跻身于“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在神州大地只要一提“旭日升”人们自然就想到茶饮料,一提茶饮料也就必然想到“旭日升”。但到了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70%跌至30%。今天,在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旭日升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饮料的原产地之一,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茶饮料可分为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红茶、绿茶、花茶饮料等。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对茶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家企业的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0.6%。抽查结果表明:具有80%市场占有率的大型生产企业,技术力量强大,设备先…  相似文献   

7.
茶饮料按其原辅料不同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又可分为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绿茶饮料和花茶饮料。按我国软饮料的分类国家标准和茶饮料轻工行业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8.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无糖”食品或“无糖”饮料,在产品的标签中仅笼统地标注着“甜味剂”、“复合甜味剂”、“蛋白糖”等不规范的称号,而未注明甜味剂的具体化学称号。有些“无糖”食品中,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作为甜味来源,即淀粉糖浆、麦芋塘等。  相似文献   

9.
雷时奋 《监督与选择》2004,(11):A012-A013
2004年8月,广西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以下简称广西轻工站)配合广西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市场上的饮料进行监督抽查,其中抽查了8个品牌的冬瓜茶饮料。这8个冬瓜茶饮料中,有2个产品是用水、冬瓜汁、茶叶提取液(以下简称“茶”)配制,有6个产品只用水、冬瓜汁配制,不含“茶”。广西轻工站判定前2个产品标识合格,后6个产品标识不合格。被判标识不合格的企业提出异议,理由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饮料的原产地之一,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茶饮料可分为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红茶、绿茶、花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标准化》2006,(1):80-80
中国是茶饮料的原产地之一,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茶饮料可分为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红茶、绿茶、花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12.
孟鹏 《监督与选择》2006,(10):30-31
近年来,随着水、果汁、碳酸饮料以及各种新概念饮品的层出不穷,在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饮料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而今年的饮料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了。  相似文献   

13.
一、茶饮料简介: 茶饮料按其原辅料不同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又可分为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绿茶饮料和花茶饮料。按我国软饮料的分类国家标准和茶饮  相似文献   

14.
夏日即将来临,饮料市场在“蛰居”一段时间后开始“舒展筋骨”,渐渐“火”了起来。各种品牌的茶饮料、果汁饮料、乳酸饮料、碳酸饮料、纯净水、运动功能饮料一齐上阵,众多饮料生产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能力大小,都紧盯时机,欲分饮料市场一杯羹。那么,目前饮料的质量状况究竟怎样呢?大企业产品值得信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去年第3季度曾组织了一次果汁饮料商品质量的全国性监督抽查,抽查涉及北京、上海、天津、四川、云南、陕西等15个省市的40种果汁饮料。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55%。其中,标签标识合格的有22种,合格率为55%;内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代》2010,(10):12-12
当今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中国饮料市场,更像是一个战场。近几年来,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中国的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枝独秀,发展为由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百花齐放的态势。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中国的饮料总产量就超过了7700万吨,年增28%  相似文献   

16.
《大众标准化》2012,(5):66-68
果醋饮料被誉为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6代黄金饮品”。时下,果醋饮料日渐成为人们饭桌上的常用饮品。在超市,果醋饮料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苹果醋、山楂醋、酸梅醋、香柠檬醋、草莓醋……几乎“无水果不果醋”。但是让消费者困惑的是,市面上很多产品配料成分含量总是不明,究竟哪些是勾兑型的,哪些是发酵的?  相似文献   

17.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采用不同的配方和制造方法生产出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喝1.6升水。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是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今,喝惯了绿茶、橙汁的人们今年夏天有了新的选择。伴随着广告的狂轰滥炸,以“王老吉”、“苗条淑女动心饮料”为代表的一批功能性饮品让今年夏天的饮料市场格外热闹。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饮料并不是由传统的食品、饮料企业推出的,生产他们的是药企。像其醒目的红色易拉罐包装一样,伴随着“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这首时尚、动感的广告歌,以及人们吃火锅、看球赛、吃炸薯条、烧烤、享受日光浴时,纷纷畅饮“王老吉”的电视广告画面,原本流行于南方两广地区的药用茶饮料“王老吉”今夏一路走红,大举进军全国市场。尽管北方人其实并没有喝凉茶的传统,但是王老吉药业巧妙地借助了人人皆知的中医“上火”概念,成功地把“王老吉”打造成了预防上火的必备饮料。淡淡的药味,独特的清凉去火功能,令其从众多只能用来解渴的茶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脱颖而出。酷热的夏天,激情的世界杯,加上北京人爱吃的麻辣川菜,全都给了我们预防上火的理由,当然也给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无糖产品市场上存在一些混乱状况。比较严重的是个别企业玩文字游戏,极力夸大“无糖”的字面含义,括号内小字标注“无蔗糖”,欺骗消费者。事实上,无蔗糖不等于无其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或双糖(乳糖、麦牙糖等),所以该类产品是无蔗糖产品,而不是无糖产品。  相似文献   

19.
报告解读:日前,福建省质监局组织对福建省企业生产的果汁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等饮料产品进行了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了46家企业生产的52批次饮料,经检验,合格50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6.2%。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的夏天是一个让人备受煎熬、难以忍受的夏天。天气酷热,百姓遭罪,却火了饮料市场,乐了饮料生产商。在前年夏天众多的饮料品牌中,茶饮料占据了饮料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也是卖得最火的饮料。茶饮料的畅销除了具口味比较大众化,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之外,也与各茶饮料厂家的大力推销有一定的关系。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强势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促销手段,除了加大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