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具一格的山水地理和异常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马鞍山建良好山水城市、创名牌人文旅游提供了绝佳的禀赋天成,但仍须整合城市人文资源,塑造并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珍贵的自然山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地区或城市形象要素之一。近年来,无锡始终走旅游文化发展的道路,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成功打造了"太湖旅游文化品牌"。笔者在对城市山水文化形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无锡城市的山水文化内核,发现无论地域要素、经济要素,还是人文要素,都与山水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门峡是黄河文明之源,人文典故丰富,军事文化突出,人文景点和自然山水相得益彰,资源特色明显、组合良好。文章在对三门峡旅游资源评价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原则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桂林,中国旅游的明珠,世界旅游的名城。其旅游业自73年以来长足发展,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和古人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旅游文化广告传播的效应。通常我们都为桂林城的两顶桂冠而自慰:国务院批准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殊不知,桂林历史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却囿于保护,而不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开发,使桂林旅游集山水、文物、民俗于一体相得益彰,弘扬光大。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一)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浓厚的桂林,常常因山水的光环笼罩着人们的视野,而根植在这片土地上、山水间的绚丽人文古迹却折射不出她应有的风采。虽说桂林人文古迹不如六朝古都鼎盛,没有中原文化璀灿,但相依统一于桂林山水的文化脉络可为独树一帜,以自身的灵秀与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焦作市对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以"焦作山水,太极故里"为两大品牌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旅游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大资源呼唤大旅游山水湖南,风光旖旎。人文湖湘,底蕴深厚。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被誉为美丽芙蓉国的湖南,素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三湘大地。他们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又有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更有独具神韵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拥有众多特有的人文旅游景观,但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并不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创意旅游的视角,以山西古代建筑为例,为山西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探讨如何把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作为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则尤显重要。本文在分析浙江旅游人才队伍中存在着意识薄弱、规模较小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旅游人才发展的优化旅游人才培育机制战略、完善旅游人才激励机制战略和建立旅游人才保障机制战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山图卷》一直是中国绘画领域中的永恒主题,黄山的奇秀景观集天下名山之美并独领中国山水造化四百余年,成为集历史、人文、自然于一体的中国绘画山水之代表。数百年来黄山承载了厚重的中国艺术的人文精神,被奉为画界灵山,形成了影响巨大的黄山画派并成就了诸多大师。研究黄山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主题性、人文性和历史性。将对黄山画派的传承和新徽派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旅游的革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晓奕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04-105,113
旅游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许多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众旅游项目,希望从体验式旅游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感受。本文介绍在体验经济来临的背景下,体验式旅游的特点、它与传统旅游的区别,并为体验式旅游的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索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分析了高职旅游院校毕业生在企业中人文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讨论了高职旅游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文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从旅游职业特点入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旅游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与师资队伍建设中,以培养会技能、有素养、懂职业、有内涵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今天,山水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已享誉世界,桂林旅游业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人们回顾桂林旅游业的历史时,往往追溯到对外开放的1973年,其实不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自五十年代起,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旅游体系,桂林市则以它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建国前期市政建设的巨大成就,成为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开创基地之一。其外事接待型旅游机构的创立,即是今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雏形。我国古代旅游,曾对世界旅游业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但是,近百年的旧中国始终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旅游事业和一个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政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山风景区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其准确的透视理解将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资源的全面准确把握。传统观念多从其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山水审美方面来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名山风景区还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政治理念并从这一全新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名山风景区。从君权神授、九州与五岳的空间秩序和古代士人的归隐与显达3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以期为全面理解中国名山风景区的内在蕴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和视觉景观,千百年来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一股"逸"味:晋至南宋在逃逸中形成,南宋至明初在隐逸中发展,明中叶至清中叶在雅逸中鼎盛,晚清以来在沦逸中衰落,改革开放至今在闲逸中再生。这样一种"逸"的特质也造就了徽州古村落今天的口碑形象:生在山水、兴于人文、盛在徽商、饱经沧桑、美如诗画。  相似文献   

16.
扬州几乎所有的景区都在古城或紧挨着古城。本文通过对扬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扬州古城应秉持"古城即旅游"的理念。古城应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扬州传统的"人文古扬州"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新内涵,逐步构建一种围绕"人文古扬州,古城慢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打造散发文艺气息以及慢生活特征突出的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中国电影产业化升级,中国影视作品质量迅速提高,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在风雨70年的历程中,每一部内蒙古民族电影都用镜头记录着独特的景观和人文气息,刻画着内蒙古旅游形象,给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本文首先对内蒙古民族电影与当地旅游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梳理出内蒙古发展影视旅游的优势所在,其次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借助内蒙古民族电影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发展我国旅游业取之不竭、质高品优的人文资源。考古学科属于人文科学领域,它依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古代的历史,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掌握的资料是实在的、原生的,这些资料又首先受到考古学的研究、运用,因此考古学在揭示、复原历史文化的本来面貌方面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直观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考古学的这些特点,使之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推动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下面我们就考古学与旅游业发  相似文献   

19.
镇江是山水名城,山与水互为环绕,尤其是长江一水连接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加强景区水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可以提高景区和镇江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利用水资源,形成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可极大地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而目前镇江三山中的水资源旅游的利用率极低,景区内的水资源管理无序,严重影响着镇江山水资源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着重把握水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探讨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两者的平衡点上寻求发展,变弊为利,既提高景区、游客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又加大景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同时也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是桂林旅游的新定位,也是桂林旅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笔者认为只有在"世界"、"山水"、"文化"、"体验"等方面做足文章,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定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