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主位结构理论多被广泛运用于句法结构、文本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与翻译研究相结合,而专门对有标记主位结构的翻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尝试从诗学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有标记主位结构的诗学价值以及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该结构自身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位结构及其翻译的实际操作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语法学家都倾向把一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主语(subject)和谓语(predi-cate),而没有主位(theme)这一术语。而在功能语法中,主语和主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理论入手,对比英汉语言中的主位结构,分析主位的作用及影响,最终推断出主位结构在翻译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与翻译研究的多学科性一样,对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研究同样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本文选用朱生豪的译本(1995)和梁实秋的译本(1996),拟从诗学象似性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做个例分析。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的同时应将诗学象似性融汇于心,竭尽全力在译作中重现与原作中相同或相似的象似效果,以准确地传递出原作中被人忽视的细微情愫以及隐藏于形式中的意义。本文试验性地将莎剧翻译同诗学象似性相结合,希望能为以后莎剧翻译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翻译中实现译者和作者风格、译文与原文风格的统一是译文成功的关键。翻译时若做到这两方面风格的统一,译文就能内外兼顾,形神兼具,让读者充分领略原著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两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选取刘丽汉译的《金银岛》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阐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自的定义之后,选取部分经典段落进行案例分析,说明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这两大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文学经典有益于跨文化交际,但由于语言的完全不同,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对原文要做些改动,这就很可能会导致文学经典在翻译中的损失,同时也可能会从对原文的适当改动中获益。分析在文学经典翻译中的“得”与“失”,可以提高对文学翻译的理解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言都有其固有的节奏,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而汉语更是一种节奏性很强的语言。本文浅析汉语节奏形成的规律.着重探讨英汉文学翻译中音韵和节奏美的运用,从而使译文更富节奏美。  相似文献   

9.
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风格意义的翻译问题是翻译中主体对客体实施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深入研究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翻译中风格是可以传译的,但另一方面,风格也是难译的,具有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负载因素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任何一种走向极端的翻译都会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进而导致"文化阻断"或交际失败,这种现象称作"文化自恋"。  相似文献   

13.
《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认为翻译是改写,指明了“改写”的作用及为什么要研究“改写”的原因,并从文学系统角度出发,指出文化是复杂的系统,是文学系统存在的环境,对影响翻译的四个层次和四种改写形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策略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心目中的读者、与翻译目的相一致的国情和文本的本色。上佳的翻译策略不是归化为主、异化为主或两者并重,而是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拟声词的翻译在不同的语域、语篇中有很大的变化 ,难有规律可寻。文章就汉语文学作品中拟声词的英译技巧作了一些总结归纳 ,力图揭示出特定汉语文学语域中拟声词英译的一些普遍倾向 ,以求对该语域中不同语篇的拟声词的英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人们普遍认为,好的译文应该像目的语作者写出的作品,翻译应以归化译法为主。但是,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异域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从而更好地吸收引进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丰富汉语中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翻译应以异化译法为主。  相似文献   

17.
王充的《论衡》由于本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导致了他的文学主题的矛盾。既疾虚妄,又没有摆脱虚妄;既厚今薄古,又对现实充满着愤世嫉俗。结合文本对这两方面的矛盾进行阐释并加以分析,以揭示思想对主题影响的一面,同时还原真实的《论衡》。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杂合研究》是韩子满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的贡献在于:作者结合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从多个角度对英语文学汉译中的杂合现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弥补了中国翻译界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但该书存在有些观点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表述含糊不清、论证推理有逻辑错误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