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京津冀三地新一轮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要积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优先用好北京首都资源,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加快高端产业的集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滨海新区迎来产业集聚和升级新机遇1.双重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双重  相似文献   

2.
边界效应、规模效应与后发大国的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规模效应与边界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后发大国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本文结论认为,后发大国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后发大国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必须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问题;第二,后发大国不能仅依照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来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而要充分利用规模效应的优势与边界效应的保护,努力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升级与技术赶超;第三,后发大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以内需为主。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自主创新、扩大内需等发展战略是完全适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后发大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方向,当前备受经济界、科技界的重视和关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新一轮产业浪潮。假如我们按照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强化自主创新,培育“创新链”,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将成功实现产业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转型理论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面临着职能与角色上的潜在冲突。一方面,地方政府担负着经济建设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角色又必须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地方政府转型能否成功。文章以上海产业转移为例,阐述了上海政府如何通过提供制度性和经济性公共服务,引导市场和企业自发地进行调整转移,从而实现国家对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讲,上海政府围绕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目标,分别对"结构调整式"和"规模扩张式"产业转移出台了针对性支持政策,为产业转移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另外,通过筹组"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促进"异地工业园区"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研究表明,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不仅不会与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职能相冲突,相反,能够为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提供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型地区是我国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所需能源和原材料。但是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资源型产业面临的矛盾日趋尖锐,已经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作者分析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产业转型的战略构想以及战术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总量,而且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发展型式切换。经历了先重工业、再轻工业的演进历程,同时在发展战略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支柱产业及主导产业在不同时期亦有所变更。特别是,中国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目前所见的拉美模式、前苏联模式和东亚模式均有差异,如今还须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冲击,因此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经济思想研究是一项极富学术与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路径选择。本文认为,中国产业发展之所以成功和独特,并不完全在于特殊的经济禀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并购与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对外资并购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大致经历了政策空白阶段、逐步开放阶段和积极推动阶段。无论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还是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在促进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同时,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生存与成长的抑制、所造成的产业垄断以及对中国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不容回避。在跨国并购背景下,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外资并购的政府规制、政府产业支持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汪亚青 《改革与战略》2014,(12):128-131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着力于发现新工业革命下产业发展的排他性特征,并合理借鉴先发国家的独特优势理念和方法,找出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有效政策谋划。不断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实现迅速成长,充分释放本土市场的作用,以文化创意产业、幸福导向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实现江苏产业竞争优势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商贸江苏"应成为江苏省区域发展的核心基础战略,成为拉动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一、江苏当下发展的最大结构性矛盾是产业转型升级诉求与商贸环境之间的不匹配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产业转型升级"再一次成为关键词。国家近些年大力强调产业转型升级绝非解决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打造未来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近些年来江苏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进行中,中国城市经济大概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标志,又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转型期,包括发展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组织、发展动力等都将产生变化.该文在总结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和一般路径基础上,注重总结国际城市、尤其是高科技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借鉴,进而从转型路径、制度创新、战略规划、创新政策以及人才战略5个方面,就中国高科技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产业集群逐渐遍布于我国各地。产业集群以降低企业和市场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创新等优势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近些年来,大湘西发展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实现大湘西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以下三点:加快生态立法;加快大湘西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军 《改革与战略》2010,26(10):87-9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农业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文章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以企业为单位,通过分析企业行为演变及其相应的企业组织或制度变迁,揭示了现代农业纵向和横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雪婷 《科技和产业》2021,21(11):187-192
近年来随着市场与政策的不断利好,中国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由于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从技术与产品的角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采用专利地图法对全球与中国范围内的工业机器人专利信息展开分析,了解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间的差距,明确了中国现阶段工业机器人技术布局,为提升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园区经济在全国各地呈蓬勃发展之势,针对遵化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首先阐述工业园区的概念和遵化市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其中发展现状方面主要从园区企业和入园区项目的建设情况、功能区设置规划等方面来讨论;其次对遵化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优劣势分析;最后针对园区存在的融资,企业规模,管理体制和园区总体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搭建融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整体规划,提高园区科学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承接产业转移中安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安徽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我国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的经济规模、技术和产业结构三大因素进行了解析,指出产业结构低度化是制约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特征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在工业内部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高技术产业成为资源密集度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文章提出我国推进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低碳而不是高碳的模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就依然要解决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要做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就仍需抓住企业变革这个产业系统的基础环节。政府的战略引导、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这些发展中大国不可或缺的政策举措,终将要靠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构成创新的合力。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表明,现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还在于企业实行适合于自身技术和经营特点的融合式创新。观察与研究安川电机百年成长过程中4个转型时期的变革轨迹,就有可能使我们对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获得与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并且在寻找切合企业实际的融合式创新方式上获得鲜活的启示或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转型重新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18-121
区域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其转型无不受供给一需求关系的变动和技术促进的影响,区域产业转型正好反映了国家产业转型的点阵关系。文章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的动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09,25(4):148-151
实践证明,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之一。羊绒产业属宁夏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同心、灵武两个特色产业集群,但上述产业集群尚未产生应有的产业辐射力,还需从加强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