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丽  何玉杰 《经济师》2010,(5):52-53,5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民应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管理素质,是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并养成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劳动者。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意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加强农村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性是新形势下农民的基本特征,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基本区别。从人的主体性的涵义及特点,回顾了我国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扩大县域农业发展自主权、保障农民参政的主体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农民自主性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创业是加速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农村的主业,农业创业是农村创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创业直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是农村居民的主体,农民是农村创业的主力,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6.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因素,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新型农民的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这一多民族贫困地区作为案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系统分析了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构成及新型农民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人的定位建设,"主导人"与"主体人"的建设必须有机结合,什么样的"主导人"是农民群众欢迎的?新农村建设的"根"在农民,依靠的是农民,为的是农民,服务型农民干部正是新农村建设之所需,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怎样建设"主体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人"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15.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但是,现代农业发展却面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不足的双重约束。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农村人口多、素质低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渠道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极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首先,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现状;最后,指出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首先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素质具体而言,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浅见:一、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抉择针对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率较高,文化设备配套设施供应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单一,私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娱乐支出较少等。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全面推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养知识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