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温州民营企业家,文化水平不高,多来自草根阶层,但却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独特而有益的经营之道,它是“温州人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温州人在经营理念、组织制度和管理生产、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和不断创新是“温州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有机会再次考察温州,深感今日的温州已非昔可比,特别是那些在同行业中声名卓著的企业,他们的经营理念、质量观念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界对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讨论得比较多。其实,在因地制宜形成的诸多地方发展模式中,至少还有一个模式与前两者比肩而立,这就是产生于珠江三角洲的珠江模式。三种模式之异同比较三大模式虽是发端于8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变革中,但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从工业化的发动者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倾向于政府(社区)发动型,“珠江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江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三大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做出了…  相似文献   

4.
温州人在经济领域"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是不争的事实。在温州,主流人群都有这样的竞争意识。可温州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突然某一天就成了"楼市的主角"、媒体"秀场的道具"。充裕的民间资本寻找投资出路温州人善于投资,善于"流通资本",同时也善于"流通人脉"。据《浙商》杂志的统计,在  相似文献   

5.
谢健 《企业经济》2002,(6):68-70
一、温州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尚处于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经营格局,贫穷、落后、人口众多,小农经济特征明显,是当时的国情.如何在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使几亿农民摆脱贫困,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人民正在探索的大问题.而改变了原有农村以农业为主、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格局,从而令世人另眼相看.温州模式的形成,是温州80年代前期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价值在于最先发动并打破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的突破口,率先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争发展的局面,从而为中国探索经济体制改革之路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袁勤 《上海企业》2003,(3):57-58
有机会再次考察温州深感今日的温州已非昔日可比,特别是那些在同行业中声名卓著的企业,他们的经营理念、质量观念很值得借鉴。 探讨这些企业的成功秘诀,可以清楚地看到:广义的质量理念的建立和实施,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东方 《企业研究》2001,(8):37-39
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温州人遍布全球。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疆的温州人仅300 名,现已有8万多人,光乌鲁木齐市就有4万多人。他们主要经营皮鞋和棉纺织品,年交易额达几十个亿。温州的著名厂家,如吉尔达鞋业、康奈鞋业及夏蒙、报喜鸟西服等,在乌鲁木齐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如今,乌鲁木齐的温州商人…  相似文献   

8.
李敏 《事业财会》2003,(4):30-32
关于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理论,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渐进论”,而“跳跃论”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对温州产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产业明显具有渐进式特征,另一些产业明显具有跳跃式特征,本文选择了两个代表产业———温州制鞋与打火机产业,对其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产业实现跳跃式国际化经营的内外部条件。一、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综述国际化经营“渐进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为瑞典约汉桑(Jahanson)和瓦德协姆·保罗(WiedersheimPaul),该理论认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实践来看,从国内…  相似文献   

9.
温州人以善于做生意而著称,国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十个温州人九个商,剩下一个会算帐,温州人的经营头脑是不是由祖上传承而来?记者了解到,温州人为世人所知,大约滥殇于“割尾巴”一事。那时候、一些农民将自家地里长的或养的青菜小葱小鸡小鸭悄悄拿到了城里,躲在街角售给喜爱这些沾有露珠和土地气味的人们。万一经济检查队的人来了,他们就提起蓝子飞逃而去不幸被抓住了,就可怜巴巴地哀求,希望对方能高抬贵手。可是,成功的几乎是没有的。看着红袖章拎走他们一天或一个星期的希望,渐渐远去,他们抹抹汗水或泪水,就毅然转身向家乡的方向走去。第二…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辉煌,但到了90年代中期,正在人们给“苏南模式”赋予更多政治色彩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苏南经济似乎已停滞不前。1998年后,苏南一批一批的官员们放下手头日渐清淡的接待工作,南下浙江取经。在学习温州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苏南模式”。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给予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事直销业的安利公司采用一种特殊的经营模式,在多次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其营业额高达100多亿元。抛开对安利模式合理性的争议,透视其经营成功的机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诱人的博彩游戏安利的经营模式很像一个设  相似文献   

12.
新温州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模式的诞生,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2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温州模式发展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原有温州模式已经无法承担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温州再度发展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温州模式将以什么样的新姿态,再度推动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关系到温州经济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影响着温州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温州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温州缺乏大型企业,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入,尤其是温州地方政府确定把温州发展为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构想,为温州中小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将企业汇入国际化的潮流,是温州中小企业必须认真进行的战略思考。一、跨国经营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讲,一个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是各种力量推进和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实践上分析,当促进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各种推进力量和综合因素现实存在时,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政府职能转变对温州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温州地处边远,交通不便,80年代前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国家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很小,经济贫困;人口密度大(人均3.6分地),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投资,监管功能薄弱,但人民群众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敢冒风险、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传统永嘉文化震撼人心,有着深厚的重商、务实的文化底蕴.而恰是这样的人文基础把温州劣势因素逐渐转变成了优势力量: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种企业形态,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本文重点对闽南民营企业与温州民营企业做一次深入对比,探讨其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浙江温州人很富裕,却很少有人去探究温州人为什么会富得这么快。实际上,温州人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能由穷变富,确有一条不算什么秘诀的秘诀:那就是“强者文化”构筑了温州人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刺头"即对头,欲除之而后快,岂能"培"之、"养"之?其实,从事物相互转化关系来看,只要善于把握,"刺头"就会成为朋友.特别是从经营的角度看,有个"刺头"唱唱反调、挑挑毛病也并非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18.
继"温州炒房团"出现后,现在"温州炒煤团"又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原来初步定为"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后被迫改名为"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协会"的这个温州商人集体投资山西煤炭的行业组织还没有迎来召开成立大会时就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承包了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投资额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他们控制的煤矿年产量达8 000万吨以上,是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5,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20.那么,"温州炒煤团"是怎样瞄准山西煤炭,又是怎样投资进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收益,又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呢?几经周折,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两位"温州炒煤团"的成员和一些有关人士.经过了解,我们在为温州人的精明感叹的同时,也为"温州炒煤团"的前途担心.  相似文献   

19.
“新温州模式”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前,因为温州人"求生"的本能,凭借"以血缘筹措资金,以亲缘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闯出一条"温州模式"的民企发展之路.造就了温州的多数草根农民成了民营企业主,而温州占90%比重的小农经济模式,其企业文化暨老板文化的特点也越发凸显得淋漓尽致.十五年前,源自温州的假货和信誉缺失,产自温州的商品一度沦为全民抵制货品.十年前,一度遭到当时媒体和学者的广泛质疑的温州民企,再发蓬勃经济活力,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五年前,苏州模式的崛起,以温州民企为代表的"温州模式"转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2003年,温州经济增长数据的衰退,引发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发出温州民企体制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温州商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非凡举动,使温州人再度成为牵动人们神经的焦点.一支被媒体称作"温州炒房团"的民间资本异常活跃,在全国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炒房热.先是在杭州、上海,现在这支力量又向中原、东北和西部挺进.据统计,温州的炒房大军人数将近10万,用于炒作房地产的资金已高达1 000亿元人民币.每当这笔游资大量注入某一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无不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面对温州人的到来,各地政府、银行和房地产商表现出一致的欢迎态度,而怨恨者则一脸的无奈和忧虑,甚至有人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对其斩草除根,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