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农垦经济》2002,(12):56-56
在逶迤的完达山下 ,秀丽的兴凯湖畔 ,座落着一所被誉为“读书人桃园”的大学城 ,这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她在五十年代末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中诞生 ,在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浪潮中发展。如今 ,这所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高等院校正以勃发的生机、昂扬的气势行进在新世纪的春风中。经济贸易学院———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这所全日制多学科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 195 8年建校初期设立的“农业经济管理系”基础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校全国性“撤系建院”的大背景下 ,于 1996年 6月扩建而成的。历经4 0余年发展壮大 ,截…  相似文献   

2.
录自1990一1991年部分期刊《中国农史》载论文详后索引总论小农经济与宗教共同体关系概述 王小丁江海学刊1991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 俞兆旧江西大学学报1990论农业构成对中西方封建经济的影响 赵磊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90中国古农业文明诸特征 冯天珍江汉论坛1990中国,非均衡传统农业的改造 肖田如王志国中青年经济论坛 1989试述我国传统农收的特点和优点 彭世奖古今友业1990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反思 陈文华农业考古1990农业生态经济学与农史研究 马波古今农业19911 13一1 1759一642 44一492 60一6…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目前有7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再经过20年的城镇建设,仍将有半数以上(约为8亿)的人口无法离开农村。同时,中国还是一个教育小国,广大的农村人口缺少充分的教育。尽管政府提供了较为成型的教育系统,建有小学、中学、大学,甚至为数不少的研究生院,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教育体制把绝大多数的农村社区成员排斥在外,他们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改革看制度变革的演进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维迎 《中国改革》2003,(11):17-20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有25年的历史。回过头来看,有两个显著的现象与改革初期(甚至在改革开始后相当长时间内)人们的设想大不相同。第一,改革的过程远比当初设想的要长。最初,改革者设想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完成改革;即使到80年代中期,许多改革者仍然乐观地预期,到1990年——最晚到19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高经济增长、高就业增长”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每年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进一步加剧了城镇就业负担。自1996年起,国有单位从业人数减少310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减少1500万人。目前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已达到1500万人,下岗和失业率的不断上升,成为中国进入新世纪的巨大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和地区经济更全面地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致富之友》2010,(2):13-13
由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与国际著名酒类企业保乐力加中国联合主办的"迎亚运——酒后不驾车精彩有延续"公益宣传创意大赛于2009年12月20日在广州大学城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为期三个月,共产生34项大奖,分别由来自13所高等院校的30位在校大学生获得。莘莘学子们用奇思妙想与公益热情书写了城市交通安全宣传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九九○学社(The 1990 Institute)请著名货币学家汤姆士·梅耶尔写了这篇《中国应保持高通货膨胀吗?》选送本刊,希望引起讨论,本刊节录发表。  相似文献   

8.
联邦德国吉森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维特金是西方著名的农业经济问题专家,他在1984年9月来华访问时提出这样的看法:中国到1990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进口(1000—2000万吨),要比完全自给自足更为有利。可以进口饲料粮,或进口硬粒小麦替换出低质小麦作饲料,用于发展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的畜牧业生产。他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9.
<正>海林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海林市境内,南邻著名景区镜泊湖,北依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城镇,被誉为北大荒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城镇出现了私人“建房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出现了一股私人“建房热”。武昌县前两年城镇私人建房已达2522户,建筑面积328850平方米,价值3721万元。今年以来私人建房持续上升,建筑面积和投资额又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3倍和93.6%.形成私人“建房热”的原因,一是公房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呈现出扩大的特征。199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686.3元,占同期城镇人均居民收入之比为45.4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2:1。此后波动下滑,1997年开始保持连续下降势头。到2003年,降至30.95%。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2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3倍。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扶持和发展村社(社即村民组)集体经济,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总体部署。到1996年末,四川省54972个村、42.4万多个村民组(四川称为社)共有集体项目44万个(其中1990年以来新发展的项目有28万个),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29亿元,比1990年增加10.7倍;“空壳村”比例由1990年的42%下降到8.7%,还产生了200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大学城问题充分暴露出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土地流转问题。在以“公共利益需要”的名义取得的土地上从事商业开发,是目前大学城土地利用的最大弊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3条和《土地管理法》第54条规定,公益事业用地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但是对于什么是公益事业,如何界定公益事业,法律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规定。这一法律的漏洞让房地产开发商仍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土地。目前大学城的供地方式以划拨为主,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现有大学城中,划拨用地总面积为2653.85公顷,占实际用地总面积的83.93%。大学城用地是教育用…  相似文献   

14.
周子凯 《现代食品》2022,(8):165-167,171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城某农贸市场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方法: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重庆市大学城某农贸市场市售泡姜类、泡椒类腌制样品与泡姜类汤汁、泡椒类汤汁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亚硝酸盐含量在0.03~1.90 mg·kg-1,其总体平均含量(0.62±0.50)mg·kg-1,对所涉及的所有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梁 《中国改革》2006,(9):36-38
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在高科技产业不断兴起中,一些曾经领先的国家落后了,另一些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却后来居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国家的政策协调和制度创新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1970-1990年代日美之间的“半导体竞争”。  相似文献   

16.
<正>编辑:托马斯·奥斯丁(Thomas Austin)、魏玛·得·杨(Wilmade Jong)编辑出版:Open University出版社,英国,2008《重思纪录片——新视角,新实践》(Rethinking Documentary-New Perspectives,New Practices)是一次对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初西方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新形式的全面审视。全书收集了26篇著名纪录  相似文献   

17.
学术动态     
为加强学术交流,增进同行之间的了解,现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两年著、译的书籍(包括与所外合作的一部分书籍)简介如下(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1990年:(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主编张留征),中国经济出版社。(2)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有海峡两岸著名农经学者参加的“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 20—25日在北京召开。会上,海峡两岸学者精神振奋,畅所欲言,对于9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发表了许多高见。台湾农经学者还介绍了台湾农经政策和理论研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为了使中国大陆读者了解台湾情况,促进海峡两岸农经学者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本刊这一期特辟台湾学者论坛栏目,选登台湾大学教授陈希煌、许文富和中兴大学教授李朝贤三位农经博士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90年代中国大陆和台湾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撰写成文投寄本刊,我们更欢迎台湾学者继续为本刊撰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农经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9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压力却不断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2%。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城镇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隐性失业”的情况。对于中国城镇真实失业率的情况,不同的机构和学者有不同的估计。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调查分析,目前城镇的真实失业率可能在10%左右。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GIS支持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建设用地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2006年间的集聚发展,再到2006-2008年间的分散发展的空间转换;(4)在此期间,城镇空间整体表现出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出现,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研究结论:本文可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和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