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伴随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推进,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加快发展,江苏国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变化,概括起来表现在如下9个方面:(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2)经济体制经过20多年的系统改革,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民经济整体市场化水平大体超过50%(52%左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3)国民经济体系对内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因素和国内其他省区经济力量对江苏经济的运行与发…  相似文献   

2.
李淑贞 《经济师》1996,(11):41-42
浅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李淑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即由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一、经济增长方式转...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突出强调了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经济学角度看,第一个转变是讲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是一场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深刻变革,邓小平同志多次称之为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后一个转变则是讲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形式和方法的调整,即生产力诸要素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优化合成。两者紧密相联、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经济体制的转变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应转变又在支持、巩固着经济体制转变的成果,并使改革深化的成果反映到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上。 但在时下,也许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概念早已耳熟能详,故关注的热点似乎仅集中在后一个转变上。如果仅是孤立地就“增长方式”来论其“转变”,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理性逻辑的方法就是显得很不够了。我们应当在热点面前保持清醒的改革意识,站在更高的视角内表及里,更深一步地理解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于12月25日在本院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20周年座谈会,院领导、院、所部分离退休的老领导、老专家,院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经济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畅所欲言,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所及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20年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宽松的环境。在改革与发展的每一阶段,江苏都有着自己的探索、发展与特色,在产业和体制的系统结构的许多方面都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区域经济的特点。同时,在20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江苏经济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深入研讨江苏经济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前不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本刊编辑部召开“江苏经济五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约请江苏经济学养专家、学者与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整理成稿,在本刊分期发表,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6.
张云 《经济师》1998,(3):98-99
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及基本出路●张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1996年至2010年这一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基于外经贸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外经贸行业同样也要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方面实现具有关键意义的转变。外...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我国农村改革20周年之际,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于1998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吉元担任编委会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关锐捷担任主编,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当举国上下满怀成功的喜悦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我有幸读了《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一书,颇有感触。这是一本难得的系统总结中国20年农村改革大业的著作和纪实性文献。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策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及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向市场化的转变,较好地适应了经济体制及金融体系的变迁。本文以市场化的视角,系统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改革、变迁、演进的渐进主义路径,总结、归纳了我国货币政策适应市场化经济体制变化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未来变革及演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是个穷国,要尽快脱贫致富,这导致了发展成为中国的主旋律;二是体制改革,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要变革的东西特别多。从发展方向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发展战略需要修整。在改革方面,我们命中注定处在一个调整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恐怕还要持续15—20年。总的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技术、结构和体制加速变革的前夜,改革的任务十分沉重而艰巨。那么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目前处在甚么状态呢?  相似文献   

11.
推进经济体制转变做好经济体改工作叶连松一、正确把握两大转变的相互关系,以经济体制的加速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我们...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人力资本的开发蔺丰奇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其一般意义来说属于生产力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与变革。在我国,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向依靠科...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刚刚庆祝过新中国的五十华诞。5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回顾过去,就是为了充分肯定这些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新的辉煌。所以,总结过去的经验很重要,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展望未来,探索继续前进的路数。在这方面,《江苏经济50年》开了个好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特别是,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我们经历了许多根本性的转折。这些转变过程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重视。这包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个根本转变;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也是个根本转变;从封…  相似文献   

14.
郭咏  白丽 《经济师》1997,(3):24-24,26
关于“两个转变”的几点哲学思考●郭咏白丽在1996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8周年纪念日,全国体改工作会议精心安排在深圳召开。这次会议意味深长地向全世界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过18年的改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已经步入了从“摸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革命,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革”了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经营体制(“大锅饭”体制)的“命”。国有企业改革依次进行了企业身份转换(企业与政府关系变革)、企业经营权变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三阶段革命,使国有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目前,这三次革命还远没有完成,需要加大加强加深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与中国消费函数研究臧旭恒(-)中国正从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正处于非常态的制度变迁、制度重建过程中,制度变革、组织创新和观念转变必然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异。如果说,在传统体制下,由于...  相似文献   

17.
谈如何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转变张文发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是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想搞好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就必须从政治思想到行动方针都要紧...  相似文献   

18.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自觉实行领导行为的转变姜殿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基础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这一重大变革,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20年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思想大解放和实践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为回顾和总结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与实践经验,探讨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本刊特辟“改革开放20年”专栏,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来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20周年。这20年,是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和总结这段极不平凡的历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三中全会作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代名词,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是从真理标准讨论发端的,而首先是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实现了突破,包括推倒教育“两个基本估计”、恢复高考制度等。教育科技战线最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