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大黑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解决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几条途径,并对如何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关于深化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林业战线依托垦区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形成了以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业经济体系,使垦区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笔者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林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宗树森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9,(1):12-15
国务院将三江平原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于1988年4月8日签署了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协议书。 人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这个矛盾将更突出,而我国可供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4.
曹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67-68
沂沭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变化比较大,地域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利用率偏低,水质性缺水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节水意识、开源节流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耕地大量被占,森林资源过分消耗,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总体特征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蕾娜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46-47
以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年代中后期和2000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借助GIS工具,分析了白河流域及其子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及各个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主要结论如下:19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期间,除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均在减少:草地转林及退耕还林构成了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过程,其中云州水库小区域与下堡小区域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贡献最大的2个子流域,张家坟流域是对白河流域保持自稳定性土地类型贡献最大的子流域。 相似文献
7.
朱美玲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3):55-56
新疆哈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生态自然平衡、失衡、恶化、恢复的4个阶段,将来可能迎来良性发展的第5阶段,提出了该流域适宜的节水灌溉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2,1991,1998年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果显示:西庄河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林地、灌草地和耕地相互转换最为频繁,年变化率分别为6.94%、4.75%和2.99%;茶园的变化最小;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为1.91%;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中,国家政策是最强有力的影响因子,相反,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9.
王有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2):26-27
运用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以湟水流域典型县域互助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结果表明:将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分区划分为川水河谷粮、经、林高产稳产区、浅山中山水土保持农林区、半浅半脑丘陵农业稳产区、脑山中山农牧复合区、北部高山林牧发展区和中部盆地工业城镇建设区6个不同分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结合分区图和该县的具体情况,分区结果还是比较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分区提供思路,对于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49-50
对宁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管理滞后、矿产品深加工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提出了宁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指出在此进程中引发的令世人关注的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研究得出:(1)工业用地具有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对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依赖性强、行业内部用地指标差异大的特点;(2)目前工业用地存在着闲置浪费、结构布局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3)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应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投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4)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程度、使用强度、利用效率与利用结构和布局四个因素8个因子.通过构建一套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相比,工业用地的评价指标更能突出反映工业用地的特点,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约集约评价应引起与城市和开发区相当的重视程度,本文较为创新性地引入5W1H方法,在分析苏州市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明确了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责任主体、重点区域、时序安排,并提出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并重的方法,旨在为当前的节约集约用地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了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了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极,建立基于国有土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郭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6):81-85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权,建立基于国有士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丁锋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1):10-13
小城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小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就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种发展模式。作者认为,在东南沿海地区应以改造现有小城镇为主,在中西部及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的地区则应以旧城改造为中心,合理规划新建城区,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规划指标经常被突破,土地规划修改频繁,规划的权威性正在面临挑战.首先剖析土地规划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行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对土地规划实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方面提出加强土地规划权威性的具体办法,为即将进行的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中市场化是实现有效配置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配置市场化的条件和必要性,就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创新模式及其具体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富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7):22-2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