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必然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及其准则的实施带来不同反响的问题,这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也标志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我国融八国际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一直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两个会计核算标准共存的局面,虽然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也尽可能地屏蔽缺点、结合优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好它们.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与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先行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指导广大读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我刊特设“准则解读”栏目。约请对会计准则有专门研究和具体实践的专家学、实务工作,系统介绍、解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读参考,并欢迎发表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包括39项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其中,金融相关的有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与原准则相比多方面体现了较大突破,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本文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企业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     
《对外经贸财会》2006,(3):58-59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已于2月15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共48项.它们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各国会计以及会计准则的形成,取决于有关会计所处的环境。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今后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差异,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高程度的趋同,首先要兼顾国情,不断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度;其次要完善会计准则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与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先行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指导广大读者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本刊从第4期起开设了“准则解读”栏目,约请对会计准则有专门研究和具体实践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系统介绍、解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读者参考,并欢迎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的实质性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二者在准则的制定、特征和内容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更好地展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与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先行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指导广大读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本刊从第4期起开设了“准则解读”栏目,约请对会计准则有专门研究和具体实践的专家学、实务工作,系统介绍、解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供读参考,欢迎发表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耳,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与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准舶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先行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指导广大读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本刊从第4期起开设了“准则解读”栏爵,约请对会计准则有专门研究和具体实践的专家学、实务工作。系统介绍、解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供读参考,欢迎发表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1.
叶映红 《商场现代化》2006,(34):389-390
新会计准则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此特点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等多项会计准则中,新会计准则的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手段属性与经济后果属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发布会,共颁布了5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在境内上市公司实行。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希望能对业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我国推出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论述新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并在分析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有17项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可以说,公允价值会计实践代表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趋同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广炜 《电子商务》2009,(10):48-5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变革,并结合案例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一套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相比,由于两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因此在内容、处理方法、制定机构、目的等方面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必然会存在诸多的差异。除旧准则与税法规定已存在的差异外,特别是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及现值的运用,新准则与税法规定之间又产生了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行,并鼓励其他公司执行。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和创新,标志着我国自1992年开始的会计准则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实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以后,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至此,也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进入到一个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时期。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本文讨论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影响,研究了准则趋同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对国际趋同的态度,最后对新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贷》等5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新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驯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对于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与国际社会接轨.新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财务管理,进一步改变了经济领域的会计工作.本文以企业所得税为切入点来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