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官者,其蕴义显然,毋须多加解释。“官当”,虽与“当官”有所联系,但其义大相径庭。它是封建专制时代为保护大小官吏的政治特权,对他们违法犯罪采取免刑或以官抵罪,用官当徒的法律规定。据考《唐律疏义》:“五品以上官犯私罪,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官,一官当徒一年。”显然,“官当”的适用,因官品大小而有区别,官越大,官职越多,地位越显贵,当徒亦越多。“官当”制度浸透着不平等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封建时代的“官买卖”琐议王长宗“官买卖”,不是官方生意,而是关于买官和卖官的生意。大千世界,生意行当不胜枚举,“官买卖”之成为一个行当,则是专制枯藤上结的果,是专制社会在穷途末路时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晚清尤为普遍。一部《官场现形记》把“官买卖...  相似文献   

3.
治治“官聊主义”吴启良人们把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工作的领导作风叫官僚主义、笔者突发奇想,何不把机关里那些无所事事、整日海阔天空聊天闲谈的风气称作“官聊主义”?在治理官聊主义的同时,也应治一治“官聊主义”顽证。有一句民谣这样描述那些管理松懈,效率低下的...  相似文献   

4.
读过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则故事:一名“庸官”死后去见阎王爷,他先是扬扬自得地陈述自己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一杯水,无愧鬼神。他以为可以得到赞扬,不料却遭到了阎王爷的斥责,说他当官“处处求自全”,未为老百姓办过一桩实事,质问他:如果不要钱即为好官,那么,“置木偶于堂,井水不饮,岂不更胜公乎?”“庸官”听后为自己辩解:“某虽无功亦无罪。”阎王爷不客气地反驳他:“设官以治民……无功即有罪矣。”  相似文献   

5.
“靠山”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一字不识的魏忠贤可以当“九千岁”;只会收购蛤蟆为皇帝合药的胡汝宁能做朝中给事;近代中国,袁世凯巴结西太后,蒋介石依靠黄金荣,说明寻找“靠山”颇有市场。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不同了,它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这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了。  相似文献   

6.
正确的政治路线的保证──关键是选好管“官”的“官”曲宝贵去年,《河北日报》上曾连续发表过几篇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评论。文章都不长,又都是第一线工作的同志写的,理论结合实践,一语中的,读后深受启发。但感觉有一个问题没有论及或者没有充分展开,那就是:选...  相似文献   

7.
也谈“官大脾气长”牛宝贵有些人一旦当了官,便也长了脾气,谓之官大脾气长。后来有人把这个观点进一步生发开去,又派生出"官大架子大"。他们认为"脾气"、"架子"这些"怪物",皆因有了"官"的"存在",才"决定"了脾气大的"意识"。这样说来,似乎"官位"是...  相似文献   

8.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给官员念的对联,深刻揭示出为官从政,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履职情况会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导向作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后,在机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一批批党政机关干部自愿下“海”,弃政从商,实现人生的价值。弃“官”下海,既为机构改革铺平道路,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拍手叫好时,我们也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让弃“官”下海者乘风破浪,勇...  相似文献   

10.
“值得”还是“窝囊”汪金友前几天去北京,听到许多关于对原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的议论,其中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两种:一种人认为李润五"活得值"。他虽然没有享多少"福"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但不仅中央说他是"好党员好干部",群众说他是"好人好官好市长",而且连世...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中,研发强度、技术创新主体和研发模式是三个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大力推进研发强度由“低”向“高”、技术创新主体由“官”向“民”、研发模式由“单打独斗”向“群体互动”移位,企业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台湾科技创新的路径、“三大转移”趋势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一、“一条鞭法”的要点和积极意义 “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明史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  相似文献   

13.
“凌霄”现象张方元某君任厂长三年,调换了四个厂子,调动原因很简单:亏损!那么,为何不就地免职呢?原来,该君有一套“攀附”术,把“上司”哄转了,“上司”成了他这风挡雨的“大树”,所以“屡亏屡调”,厂官照做。不过,“攀附”之术,虽“有效”,但“有限”。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从阜平实际出发,实施了“一任四方”干部工程,即为官一任,稳定一方,兴教一方,绿化一方,致富一方.这“四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
时下,搞改革开放,为官从政者,难免一个“忙”字。那么,忙些什么呢?细一考察,不外乎有五:一、开会。二、批文。三、陪客。四、出访。五、调研。“会”当然是要“开”的,不开会,上情又怎么能下达?文件,当然也是要“批”的,不“批”,政令又怎么能畅通?“客”当然是要“陪” 的,不去陪,又怎么能跟人家联谊好,当好向导?“出访”也是一定要出去的,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不出去走一走,又怎么能获得信息?调研,更是懈怠不得,对自己治下的“一方热土”,不调查研究一番,又怎么能体察民情.来得四方视听,求得佳谋良策?此之为“官忙”。  相似文献   

16.
关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所记载的“隶臣妾”的身份问题,史学界已作了不少的研究,但是颇有歧见,或以为“隶臣妾”只是“官奴隶”;或以为“隶臣妾”仅仅是一种刑徒。笔者觉得上述两种看法皆有可取之处,但都不免失之片面。“隶臣妾”的身份是十分复杂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下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官到能贫乃是清”沈栖清代戴远山曾送给当官的朋友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如果说上联富有艺术的哲理,那么下联,则是包含着为政的哲理。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官吏是靠政府付给的俸禄生活的。古时候有些朝代的官俸是较薄的,不刮点民脂民膏,不...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据《资治通鉴》记载 ,唐玄宗开元七年的冬天 ,朝廷依例选拔官员。候选官宋元超到吏部官衙 ,声称自己是宰相宋的叔父 ,希望得到吏部的优待。宋知道后非常生气 ,他想到朝野“跑官”之风盛行 ,何不趁此机会狠狠整治一番呢?于是 ,立即给吏部发了个公文 ,说“宋元超是我堂叔 ,他常住在洛城 ,我多不参见。我既不敢因他是我的长辈而有所隐瞒 ,也不愿徇私损害公事。以前他要是什么也不说 ,自当依照原则办事 ,既然他有了请托的口风 ,那么处理这样事就必须矫枉过正 ,将他放遣不用。”吏部依照宋的公文处理 ,取消了宋元超候选官资格宋璟巧治“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