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浩 《特区经济》2005,(10):140-14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界定非常多,主要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类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
李东飞 《辽宁经济》2006,(1):100-100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企业建立了政企分开、产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让经营者逐步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而政府在退出对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的同时,也放弃了以所有者身份对代理人进行产权监督的职能,形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的独特现象。国家作为所有者有权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在国有企业中,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理论学者认为,“企业所有权”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由谁拥有依存于企业经营的不同状态,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实质是企业中存在的产权而不是真正的企业所有权;真正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出资者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杨菊 《魅力中国》2013,(20):90-91
摘要:实行财务总监制是我国经济监督制度的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所有权监督制度,有利于规范和约束经营者行为,防止败德行为发生。有利于强化所有权监督及雏护资产所有者权益。本文拟从阐释财务总监制的涵义入手,对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论证实行财务总监制是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现实选择。进而提出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1/3,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数目约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5%左右,而真正破产的仅占国有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我国企业破产率低,并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好,而是在破产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国有工业企业实施破产中的几个问题1、产权关系不清。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由地方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管理经济职能。现行的国有企业有的是中央所有,有的是地方政府所有,有的是部门所有,还有的是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资金以后投资兴建的企业,形成了很复杂的产权关系。虽然说都是国有,但谁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是…  相似文献   

6.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天才产权清晰是这样论述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绝对确保国家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二是,必须切实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其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实践看,真正实现产权清晰、全面体现这两层意思,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探讨二个问题:一、国有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是不是两个不同所有者、代表两种所有制关系?二、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是不是拥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企业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王宇 《南方经济》1993,(5):69-70
目前,理论界大都选择了股份制作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主张通过股份制(确切说应该是法人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界定,实现最终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使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所有权,成为法人企业,从而成为市场主体。政府也选择了股份制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政策目标,陆续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股份制试点工作。毫无疑问,股份制是一种适合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极好的企业制度。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现行  相似文献   

10.
廖强风 《湖南经济》2003,(11):35-36
国有企业并购障碍产权委托—代理机制障碍在国有企业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所有权代表缺位或虚位的问题,因为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非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存在明确的所有权代理关系,作为国有资产终极代表的国家是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其代理权的。同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被拉得过长,使得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分析,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产权主体,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又都不是产权主体,谁也不可能承担经济责任,他们向企业指定厂长、经理或党委书…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规范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本特征,"两权分离"在带来企业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要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就是:对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控制权的授予只局限于特定控制权,所有者(股东大会)及所有者代表(董事会)保持着剩余控制权,并对经营者行使特定控制权进行制约.这些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约束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其按所有者的要求去做.这种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管理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司治理结构,或称为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周学馨 《产权导刊》2002,(10):54-55
在我国传统国有企业中,企业的产权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为标志和起点的,即出资方依照各自的出资多少拥有企业产权.因此,在这种产权界定中,货币资本是主动方,出资者对企业拥有产权,即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而劳动力资本处于一种被动方,劳动者只能按照其工作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没有产权.  相似文献   

13.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4.
马野 《辽宁经济》2004,(6):30-30
一、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国有企业产权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们单纯强调企业所有制关系,把所有制看成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又在理论上十分重视所有制关系非人格化,突出表现为采用国家(集体)所有制,就国家所有制而言,是占有主体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国家所有制企业始终未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也不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产权模糊,强调经济上占有关系,撇开了企业法律上真正所有权,造成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15.
郑惠 《产权导刊》2006,(4):36-37
我国产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源于90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也曾对产权无偿划转制订过一些法规,但对产权有偿转让只限于国资局一事一议地审批。到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所做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依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所有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从而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明确了相关责任,对企业产权转让行为进行了约束,为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力资本实现所有权的复杂性 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因为单个资本无法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出现了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联合,股份制企业得到发展.此时,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剩余权利的完全占有,所有权安排的实现需要在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企业的全部剩余权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制度落后,企业微观运行机制不合理;二是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僵化呆滞,产权关系理不顺。所谓产权管理体制,是指用以明确产权关系、界定产权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保障产权约束,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资产所有者利益的一整套组织形式和行为准则。以产权关系协调化为宗旨,对我国国有产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通过制订相应的法规,调整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和经营方式,正确处理国家与股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国企改革过程,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提高企业效率上,而略了平等问题,忽略了企业职工的利益和地位,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股份制的实施无一不是如此。就春根本原因在于职工没有在企业的产权结构中拥有一席之地,职工只是劳动者而非所有者,只是用自身的劳动换取工资,基本没有剩余索取权,职工的平等权利到严重革的终极目标。可见这种扭曲的所有制形式既不利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也不利于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从而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在推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时,必须考虑职工个人在企业中的产权问题,通过合理的企业职工持股计划,全面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提高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最终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所谓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企业家,以所有者的目标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力,积极谋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为依托的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