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何运信 《改革》2012,(4):74-83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绝大多数央行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未表现出一致性收敛特征。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信息沟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现实约束,有的央行在某些方面透明性还非常有限。在央行信息沟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策略性、细节性技巧,处理不当就可能损害央行信誉。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谭世杰  马中杰 《发展》2007,(3):93-94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最基本职能,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意图,有效传导和加以准确执行,是实现货币政策效果和金融宏观调控目的的关键所在,是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实施环节中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既然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如此重要,那么2012年国内货币政策会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4.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邹卫国 《西部论丛》2003,(11):16-16
今年的货币政策运作,在上半年受SARS的影响极大。而在SARS过后,货币政策运作发生了诸多微妙的变化。对比今年央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构和中间传导机构,无论是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还是对政策中介指标的掌握,均起着直接的关键作用。笔者从商业银行从货款对象、帮助企业及服务领域等方面对货币政策的落实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郑传玉 《理论观察》2008,(3):140-141
面对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中的种种问题,基层央行应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进一步做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工作,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服务业、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笋 《特区经济》2010,(2):114-115
股市已成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达到对股市进行干预的目的,央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应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股市影响的不同程度与时滞因素,择机选择数量型调控和价格型调控或者两者的某种组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是渐进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2-52
央行在近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央行连续第三次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央行在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时,要坚持稳健和高效的原则,要体现发展支持的全面性、政策指导的灵活性和监测调控的科学性.文章从阻碍基层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的因素分析入手,提出了强化基层央行货币政策功能发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央行相继降低利率,希望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到2009年三季度,随着各主要经济体出现复苏迹象,出于对通胀的担忧,各国央行都在研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退出时是动态非一致的,应对央行采取其他约束,使其的承诺是可置信的。  相似文献   

14.
利率政策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效应在国际间存在传递,加剧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货币政策效力趋于减弱甚至无效。本文从消费、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效率低下,货币政策效力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善利率政策,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15.
王硕  刘泽坤 《中国经贸》2010,(2):138-138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一经发出,业界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货币政策走向紧缩的预测不绝于耳。然而,央行此举是否是市场通货膨胀的预警信号?货币政策是否会走向紧缩?文章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有其一定的限制条件,故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适度宽松的为主,保增长任务依然繁重。  相似文献   

16.
李倩 《首都经济》2008,(1):77-77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17.
钱蓓蓓 《中国经贸》2009,(16):128-128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央行成功地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然而,资产价格却不断的波动。针对这一现象,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反应?本文先回顾两种不同的理论,接着具体分析我国情况,最后得出本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泰勒规则作为一种简单的货币政策规则,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和各国央行的重视。目前,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中尚未运用该规则进行操作,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独立性、相关机制和技术约束条件出发,深入探讨了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并依据应用中存在的掣肘因素,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央行刚刚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外发布报告称央行继续大幅降息的空间不大。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33-33
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表示,欧元区的长期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而货币政策仍然宽松,暗示央行准备继续调高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