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国集团预期乐观 十国集团央行预计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将会增强。2004年3月8日结束的十国集团央行会议上,各国的央行行长达成共识,世界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强劲复苏。十国集团认为,原油等商品价格的变动并不是通货膨胀加剧的信号,而是全球经济复苏获得动力的表征,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美国则会继续充当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消费支出停滞将会对欧元区的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对外仍应坚持“韬光养晦”,对内则须“有所作为”,继续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3.
亚洲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中枢,无论在全球经济还是在IMF体系中,亚洲的地位都在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仍陷困境在世界发展史的长河中,亚洲曾多次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历史又将重演。因此,对IMF来讲,侧耳倾听亚洲的声音、敞开心扉接纳亚洲理念,并将亚洲之道融入教科书的时刻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4.
张伟 《金融博览》2006,(11):25-25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中心(EIU)的分析员日前表示,亚洲经济增长将有助于降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全球的不利影响。该机构的网络主管麦克斯顿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但是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亚洲经济应该起到缓冲作用。”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EIU预测美国经济增长明年将从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大、全球经济由缓慢复苏进入到恢复性增长期、全球结构性调整成效分化的背景下,2017年亚洲经济前景如何?亚洲经济增长仍处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尽管亚洲出口贸易前景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将加大亚洲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亚洲资本外流加剧亚洲货币贬值压力和债务风险,但是受潜在经济发展前景影响,亚洲仍将成为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未来亚洲各国应携手合作,共渡难关。中国应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为亚洲企业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严峻洗礼后依然有强劲活力,世界经济也在动荡后曙光初现。回顾中国改革25年,有四大本质问题引人深思。第一,市场经济及其法治基础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福祉。如何才能避免权力盛行,腐败扭曲的坏的市场经济,并致力于法治规范,社会公正的好的市场经济?第二,市场机制并非完善,政府如何才能在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达成多目标的协调统一?第三,中国改革的经验,简扼言之,一曰“双轨制”,二曰“分权化”,如何才能弘扬迎难而上的“试点精神”?第四,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如何才能将此问题放置在全球政治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多视角地进行考察?中国经济所处的时代了是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时代,令我们不能不关注另三个问题。第一,现有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内在缺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希望从对外开放受益的愿望并未实现,中国也许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对全球化的挑战,并促成增长,消除贫困?第二,美国经济一度衰退,目前美国经济是否已开始全面复苏,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能否失而复得?第三,亚洲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亮点,而中国经济则日益成为亚洲经济的引擎,中日韩和东盟能否组成亚洲经济“美好轴心”,推动亚洲崛起?吴敬琏、郭树清等的凝炼梳理,无疑在新年伊始为我们提供了思想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长期扮演着“欧洲经济火车头”角色的德国经济终于抵挡不住外部次贷危机侵扰和欧盟经济下滑风险的冲击而停下了顽强前行的脚步。作为欧洲地区最大的经济板块,德国经济的明显倒退无疑给本已式微的欧洲经济前途罩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因此,挽救德国经济就能在一定程度减弱欧洲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和重力。  相似文献   

8.
当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重要支点的中国,在2008年11月8日终于出台了“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稳定金融市场和消费信心。减缓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冲击。尽管这个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世界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观点荟萃     
全球收支失衡成经济复苏障碍;全球金融体系仍处于重压之下;亚洲经济将很快复苏;美银行业有望两三年内复苏  相似文献   

10.
《国际融资》2009,(2):69-69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说,尽管最近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其他经济体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仍将继续发挥关键性的稳定作用。他说:“此刻中国能够为全球稳定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自身经济的良好增长,在中国已经出现国际贸易下滑的情况下,这将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政府为刺激国内经济做出的努力值得欢迎,对未来一段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中期开始,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政策刺激下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受基期因素影响,今年GDP增速可能逐季提高,但经济结构增长仍呈现内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11,(18):54-55
2011年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已获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至此美债危机告一段落。虽然波折起伏的美债危机暂时让全球市场舒了一口气,但美国继续“寅吃卯粮”的发债行径,实质是将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市场,为全球经济埋下了更大隐患:美国复苏态势将受阻,亚洲作为最大债主“被绑架”,已陷入泥潭的欧洲或再受牵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9,(1):34-43
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资本逃离使过度扩张的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了一场浩劫。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则肇始于美国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崩塌,“火车头”一旦停滞,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导向型增长顿时失去支撑。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需要反省和变革自身发展模式,一场脱胎换骨的全球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很多人希望,中国将能够带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亚州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经济繁荣使得亚洲各国的城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一些大城市因而变成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亚洲除日  相似文献   

15.
亚洲国家与地区的金融合作 亚洲地区经济多年来保持强劲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抓住时机,在加快自身经济调整的同时,努力加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这为本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上半年,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有所放缓,但欧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强劲。在全球通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虽然近一年来美联储一直保持利率不变,但全球总体而言仍处于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中,各国央行仍有进一步加息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受到美国经济降温的不利影响,但全球经济仍有望在2007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美联储有望步入减息周期,欧洲和日本可能继续加息。在国际金融市场走势方面,美元疲势难有根本改变,美国国债收益率将继续走低,国际金价将保持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18.
正如人们意料的那样,2005年的世界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同2004年全球经济的均衡增长相比,主要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出现分化美国和中国继续扮演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经济增长势头甚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日本经济出现强劲复苏,失业率继续下降,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基本解决,但通货紧缩阴影依然存在;欧元区的表现最让人失望,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欧元汇率从高点逐步回落。困扰世界经济的两大风险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反复攀高,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未见改善迹象。2005年的世界经济虽然没有大开大阖的气势,平静中也不乏一些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第三季度,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中,全球经济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创四年内新高,但未来增长放缓的风险较大;欧元区经济有所反弹,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日本经济由第二季度的负增长强劲反弹;亚洲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与东盟通过对外经济援助、发展“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从日本强化与东盟合作的现实驱动因素看,一是东盟在全球经济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二是促使东盟支持日本以谋求经济发展,三是强化东盟在日本供应链安全中的作用,四是依托联盟提高对亚洲的经济影响力,五是推动产业链逐渐转移至东南亚。展望未来,东盟将在地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继续强化与东盟互动,提升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亚洲的经贸合作将更多依托现有机制。基于此,中国应提升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分工合作,推动多层次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