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龄  陈诚 《理财》2012,(3):56
对于风险评级低的客户来说,要想越级买高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行不通了。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这些银行近日已经陆续接到上级部门发文,要求严格执行2012年开始生效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12年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实现“庖丁解牛”之效,从而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稳健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继续引领国内财富管理市场。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复婚”资本市场?
  追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历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知”于2006年,“热恋”于2007年,“争吵”于2008年,“离婚”于2009年。目下,“七年之痒”之际,人们再次热议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复婚”事宜,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3.
魏冬 《理财》2011,(12):56-57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剧增,其市场火爆之程度令人咋舌,但是背后隐藏的风险也让监管部门如坐针毡。这不,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视野     
《现代商业银行》2011,(11):10-10
银监会建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制度 10月9日,银监会正式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据悉,该《办法》将从销售管理、风险分级两方面规范理财产品销售。《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由总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不得擅自制作和分发宣传销售文本,同时耍求备商业银行建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制度。另外,《办法》还要求,报告期间银行不得对报告的理财产品开展宣传销售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很少,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扩大和创新,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此《办法》中明确了几项基本原则。其中,风险匹配原则既是创新之处,又是有待完善的部分。通过分析银行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融》2014,(12):34-35
在基金和保险理财产品频频“触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未能突破“面签”规定加入互联网销售大潮。目前,招行在京东上线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也未能成为线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首例”,上线两天便被监管叫停。不少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将其丰富的理财产品线与互联网金融大潮结合,但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触网依然难过“面签”关。  相似文献   

7.
月度新闻     
|重点关注|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4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鼓励理财产品开展直接投资,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问题,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8.
2004年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开元之年,当年12家商业银行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123款。时至2010年,就有约90家商业银行共发售1000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速度可谓“超常规”。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零收益、负收益和高额负债等现象,却似乎在暗示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正经历着“七年之痒”。  相似文献   

9.
外汇理财产品到期后面临三难截止目前,吉林省各外汇指定银行2007年到期的外汇理财产品已陆续进入兑付期。据调查,客户对到期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处理包括继续投资该行的外汇理财产品、结汇、提现和转投其他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等多种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到期的大额外汇理财产品的兑付受到了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的限制,具体体现在"三难":结汇难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回撤甚至“破净”。投资者要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好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提高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2022年资产管理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回撤和“破净”(即单位净值低于1)。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出现了大面积净值回撤甚至跌破净值的情况,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理财产品“破净”的原因主要包括产品净值化转型、基本面及预期变化、货币政策调整及市场情绪等。对此,投资者要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研究,做好适当性管理,坚持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不断丰富、规模急剧上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理财产品存在的洗钱风险及制约理财产品反洗钱水平提升的瓶颈因素,在工作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寻求办法,切实解决理财产品反洗钱管理存在的机制不畅等问题,为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洗钱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冲时点”银行理财产品隐退江湖了,随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的弱化,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少,银行为保存款,从而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开始主推收益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率普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融》2012,(3):57-57
2011年,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普遍井喷,但风险评估过于模糊、收益保证无法落实、利用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季末、年末变相揽存等现象也普遍发生。针’对这些现象,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为此,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为更好的落实此《办法》,让理财产品购买者更好的了解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积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购买流程。  相似文献   

15.
月度新闻     
《大众理财顾问》2011,(11):12-13
银行Bank银监会:商行禁无条件承诺理财产品高收益银监会10月9日公告称,已正式印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商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商行应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商行应按照风险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大贤 《金融博览》2010,(16):35-38
当下,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俯首可摘的牡丹,也可能是长满了尖刺的玫瑰。这几年发生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就是最好的警示。那如何善用门道购买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多国经济在2008年底2009年初步入衰退期,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银行理财难善其身--今年初外汇理财产品近乎“腰斩”,各大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一度降至冰点,转眼至6月,外汇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产品收益都开始回暖上扬,人民币理财产品也逐渐走出“危机阴影”,一甩前期“中规中矩”的稳态,开始蓄势逆转。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回暖、金融系统维稳助力银行理财产品价值重现,好景可盼。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金融》2012,(2):59-59
2011年12月6日,由《理财周报》所举办的“2011中国零售银行峰会”在京召开,富滇银行副行长李平平参加会议。会上揭晓了“2011年中国最受尊敬银行暨最佳零售银行”的评选结果.富滇银行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零售银行”、富滇银行“富融平衡”系列理财产品获“中国最佳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9.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9):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0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规定,私人银行客户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这使得以往界定模糊的私人银行客户有了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