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理财市场持续2007年末的低迷,而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产品的表现却一如既往地让人叫好:“同升8号”港股挂钩结构化理财产品一年期人民币产品到期收益率为17.53%,美元产品更是高达25.04%;基金宝类产品“同赢5号”实现净值1.0359,“同赢9号”产品累计收益率12.18%……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再次证明了“阳光理财”持续创新能量,也证明了它在业内的“领头羊”位置。  相似文献   

2.
袁存卷  遇玺 《理财》2013,(3):53-54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只有避险而为,才能不被忽悠。” 只卖给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预期两年收益率为12%,结果到期累计亏损16.45%,你信或者不信,事实就摆在那里。令人郁闷:还以为自己买的是香饽饽呢,  相似文献   

3.
保险     
《大众理财顾问》2009,(7):12-12
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显示,5月份有461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到期年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近140款,市场占比为29%;91.45%实现了预期收益,这是2009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月收益实现率首次超过90%。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487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83%和1.17%.本月共统计到期产品239款,其中有14款产品提前终止,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0.59年和3.04%,其中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3.07%,高于基准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791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2.20%和1.36%。共统计到期产品186款,其中有10款产品提前终止,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0.59年和2.98%,其中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3.03%,较2009年10月上涨50个基点。共有3款零负收益产品,其中2款为股票结构类产品,1款为商品结构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包商银行获悉,该行2012年度已实现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兑付596期,且全部实现预期收益。其中2012年6月1日正式成立的优逸系列之荟金12905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以5.8%的到期年化收益率摘得冠军,2012年度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共发行176期,为投资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2年,包商银行大有财富778款理财产品共募集资金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  相似文献   

7.
《大众理财顾问》2009,(9):22-23
2009年7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431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5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78%和1.24%;本月共统计到期产品244款,其中有7款产品提前终止,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0.61年和3.58%,其中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3.53%,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于基准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据社科院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9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316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39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88%和1.63%,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水平略高于基准利率42个基点.共有344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O.48年和3.45%,其中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名义收益率为3.56%,远高于基准利率水平.当月,有23款产品出现零或负收益,与1月份产品的特点相同,这23款多为兄弟款的看涨股票、商品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晓峰 《金融博览》2008,(4):40-4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事件,最早是由网上论坛引爆的。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发贴称,去年购买的浦发行发行的某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到期日前被通知收益率为零。之后,民生银行、深发行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出现零收益。  相似文献   

10.
到期收益率与年收益率。前者是指产品到期后整个期限的总收益率,而后者则是将期限换算成年后的收益率。以一款投资期限为24个月的固定收益类人民币产品为例,固定收益为4.0%。如果4.0%指的是年收益率,那么这就是一款高收益产品,想必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如果4.0%指是到期收益率,那么折合为年收益率只有2%,此款产品的收益率就很低了。  相似文献   

11.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45420款,其中有35074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所有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56%(见表1)。从发行主体类型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4909款;大型银行公布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数量最多,为11325款;在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外资银行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最高,为4.93%,主要原因在于外资银行的到期产品中包含大量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定价与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从而可能获得的风险溢价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4,(37):59-59
互联网“宝宝”们收益正在逐渐下滑,但依旧有一些“宝宝”类产品收益逐步走强,表现突出。 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上旬,互联网金融主要理财产品收益率全线飘红,其中,汇添富和聚宝领跑所有宝宝,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为5.189%,前一天收益率更是高达5.204%,这也是和聚宝连续三日7日收益率保持在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研究其收益率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以2008—2014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研究对象,以Vasicek模型、CIR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受到银行存款利率的约束,但已突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管制;短期限理财产品价格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动性;长期限理财产品的定价机制趋于稳定。建议应对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进行市场化引导。  相似文献   

14.
工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即将亮相。工行已经获得银监会的批复,获准率先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开办人民币理财产品,即将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命名为“稳得利”。该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限定期储蓄存款和凭证式国债20%至80%。另外,经银监会批准,工行同时获准经营个人黄金买卖业务。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曾被国内金融机构称为“理财元年”。自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起,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跟进,掀起理财市场的首次大战,许多老百姓都是从这时候开始近距离接触“个人金融理财”概念。但是,当时热火朝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本质上讲并无差异,都是投资于央行票据和国债的结构性理财,收益也并非十分可观(央行票据收益率在3%左右,结构性理财收益率与其相仿)。无论是从投资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来看,2004年的“理财元年”之称都未免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投资管理》2010,(7):40-40
工商银行推出“步步为赢”收益递增型灵活期限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实行“分段计息”,即按照产品持有天数分成6档预期年化收益率,持有天数越多,收益率越高。其中,持有产品天数1至29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36%,30天至89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并以此递增,365天至539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将高达3.3%。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外汇理财市场的投资价值不甚清晰,外汇理财的规模、收益率也是一降再降。与此同时,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普遍呈现收益率偏低,就连此前银行滚动发售的短期理财广品也纷纷下调收益率,2009年投资者们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该“慎”字当头。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只是个预期值,尚存在不确定性,且有下降的可能。加之该产品的最高收益率已由协议限定了,故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无法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相比……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融》2011,(10):60-60
2011年8月15日工行首期“金融@家”电子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在全国范围通过网上银行渠道正式发售。该产品期限6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认购起点金额5万元人民币,计划销售额度304乙元人民币。产品一经推出,立即获得广大客户的关注和踊跃认购,销售供不应求,不到半天时间,30亿元人民币额度就已售罄。  相似文献   

20.
结构性理财产品更趋短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因为高风险高收益特性,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备受关注。自2004年第一款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以来,其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据普益财富金融数据平台显示,2010年21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647款(华一银行理财产品因不对境内投资者发行,故未统计在内,下同),较2009年增加50款,增幅为8.01%,到期且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共496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