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过程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能作为长期冲销工具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本文考察了近三年的有关数据,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个角度出发,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央行的冲销成本是在动态变化的,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央行票据的作用特点,在调控宏观经济时所起的作用以及不足,研究其对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方面调控的内容,对两项政策进行调控的结果分析,进而研究其可持续性。详细阐述关于央行票据的可持续性的观点以及利弊,进行比较来判断其合理性。并对此政策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汇占款的下降恰恰给央行货币对冲操作提供了"减负"和"解套"的机会,有利于央行有效稳步推进各项汇率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银行通过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操作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适宜作为长期冲销工具的重要理由。2004-2009年的中国数据显示,在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情况下,3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均表现为盈利;而在考虑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在财务成本的动态变化中盈亏互现。可见,汇率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财务成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汇率因素后,尽管冲销操作总体上表现为亏损,但亏损较为有限,所以不能仅从成本角度质疑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曾秋根 《财经研究》2005,31(5):63-72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应对大量的投机性外汇资金涌入我国,央行采取了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目的是为了同时实现稳定人民币汇率和避免通货膨胀的双目标.但文章认为,在投机性外汇资金持续涌入我国的条件下,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政策存在两个缺陷,即对冲成本太高以及有可能导致经济\"滞胀\"现象的发生.这就意味着从长期的政策操作效果来看,以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是很难同时实现稳定人民币汇率和避免通货膨胀这双重目标的,也说明冲销干预政策难以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是指政府能够保证现有的债务水平(即债务-GDP比率)不再上升,而保持相对稳定或下降,那么该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就是可持续的。如果考虑到货币区内成员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成员国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时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不能随意运用。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货币流动性更加活跃、非金融企业资金宽松、贷款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等特征。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因被动购买外汇,造成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以及银行因利差较大产生的信贷扩张行为。货币政策的着重点应是努力收回过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沈悦  申建文 《当代财经》2012,2(2):13-23
以实体经济的部门瓶颈制约模型、货币视角的资产市场均衡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部门瓶颈制约明显,产品供给弹性低,当需求短期内增加,农业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特征明显;同时,当货币流动性出现过剩,充足的流动性会将结构性通货膨胀推向更高水平,国内货币流动性、外汇储备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央行反应函数以及对冲销系数的估计,发现我国央行在1994-2008年第三季度所采取的各种冲销政策手段,包括再贷款、再贴现、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冲了由大量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而且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逐步成熟,冲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绿色核算是一种弱可持续性的度量,因为它假定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是替代的关系;相反,强可持续性则认为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绿色核算需要拓宽其边界,在对弱可持续性度量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强可持续性的度量。  相似文献   

11.
加强流动性管理,维持流动性的合理适度充裕是中央银行肩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流动性问题日益凸显,有效管理流动性成为了持续困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流动性管理的能力与意愿两个层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管理流动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后得知,我国中央银行既拥有能够有效控制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又具有管理流动性的坚定意愿,是能够有效管理流动性的;但是,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日常平滑流动性供给的手段,难以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适度宏观流动性环境,调控流动性客观上容易加大宏观经济波动。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还需进一步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改进流动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In a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ollapse of 2007–2009, central banks overstepped their narrow role of lender of last resort (LLR) and acted as dealers or market-makers of last resort (MMLR). Such an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bank policy stems from the endogenous process of growing securities markets,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market-based credit intermedi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system transforms the central bank policy in financial stability. It considers the separation or integration of the LLR and MMLR functions, revisits the debate opposing lend-to-market and lend-to-institution theses, and discusses the LLR standard rule and its transposition to the MMLR rule. Inasmuch as private securities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s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credit system, central banks endogenously adopt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so that the extensive LLR policy prevails.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市场监管是有成本的,包括直接成本,间接的成本。由于存在监管成本。在追求理想的监管目标时必须考虑监管成本的因素。证券市场监管并非监管程度越严格越好,适度的监管能使市场的收益与成本差达到极大值,最大程度地促进市场的发展,而监管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证券市场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经济正常波动时期与金融危机时期央票发行对央票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央票交易成本中流动性成本显著高于信息不对称成本。在经济正常波动时期,央票发行顺应市场预期,央票发行并未引起流动性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本的显著变化;在金融危机时期,央票发行出乎市场预期,央票发行引起信息不对称成本显著增加,指令流自相关系数显著降低。而央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成本,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不同。  相似文献   

15.
    
Sovereign debt distress has raised difficult issues in terms of debt sustainability in the past, but it has been associated not only with medium-term debt dynamics, but also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debt profile that have typically built vulnerabilities over time. Vulner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blic debt structure and liquidit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railing a stable debt trajectory and thus contribute to debt distress. Financial developments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in sovereign debt vulnerabilities, as deterioration in financial stability indicators can affect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national treasur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during 37 debt distress events in countries with market access between 1993 and 2010,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of sovereign debt distress and defines thresholds – for the whole sample and for different regions – at which these latter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distress in the past. This approach allows us to assess indicators on an individual basis, and to develop a composite indicator of debt vulnerabilit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6.
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之间的联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分析三种金融机构建立联盟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指出三者各具特色,又存在矛盾,而这些矛盾却可以在发展中相互补充,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了银行与证券,银行与保险和券商与保险之间联盟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宓丹 《财经科学》2005,(5):58-63
本文在总结银行监管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指出银行监管的目标由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特别强调银行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银行配置资金和转移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应建立目标体系观,增强对银行效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肖崎  王迪 《财经科学》2015,(2):42-51
本文基于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对其财务实力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央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受到汇率风险、冲销成本及“准财政”职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央行收益在下降,成本在上升.在2002-2013年期间,如果不考虑汇兑损益,央行会计利润仍为正值;如果考虑汇兑损益,央行的利润整体成下降趋势,波动剧烈.财务实力的削弱将会影响央行独立性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央行需要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汇率风险,增强财务实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银行独立性水平(CBI)受到广泛关注,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基尼系数、失业率和利率四个经济指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分别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对各指标造成的影响,用Eviews8.0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CBI与CPI和利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与基尼系数和失业率呈现同向变动关系,并以统计意义检验和经济意义检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提出提高央行独立性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two pillars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