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4月11日当周油脂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先是4月10日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超预期下调2013/2014年度美国及全球大豆结转库存预估,对豆油市场提供支撑。随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较2月增加3万吨至169万吨,而此前市场预期马棕油库存将继续下滑,数据公布之后,棕榈油大幅下跌,豆油也受此拖累振荡走低。天气因素或带来利好美国农业部4月月度供需报告  相似文献   

2.
近期,CBOT新年度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这将提升国内油厂的大豆进口成本。另外,国内油脂市场去库存化缓慢进行。国内豆油、棕榈油连续一年的下跌行情或将结束。自去年9月中旬开始,受国内油脂市场库存不断增加和消费萎缩影响,国内豆油、棕榈油价格开始了连续一年的下跌。截至日前收盘,连豆油期价指数报收于7286元/吨,与去年9月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菜籽连年减产,优质国产菜油供应有限支持了过去几个月的菜油行情。不过,随着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备货临近,菜油拍卖预期逐渐增强,加之豆油对菜油的替代逐渐显现,菜油市场压力也在逐渐增大,短期上升空间将受限。国内油脂库存依旧充裕由于国内大豆压榨利润依旧理想,且我国与美国大豆刚刚上市,国内豆油库存依旧居高不下。截至11月2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仍处于158万吨高位,较一个月前高出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3万吨高出45万吨;国内华东地区的菜油库存处于28.4万吨,较去年同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上升“市场动态·国际海外媒体消息:由于东南亚国家的棕榈油供应充足,且中国取消进口关税配额,使棕榈油比豆油更具竞争力,2006年中国的棕榈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上升,压榨商的利润将下降。邦吉国际贸易上海公司总裁称,今年棕榈油进口量上升将能使豆油进口量下降。目前新的技术可使棕榈油在10度左右的气温中保持液态,这促进了其销售。2005年前11个月,中国的棕榈油进口量达到260万吨,同比增长近20%,而同期的豆油进口量下降36%,至150万吨。2005年12月初以来,黄埔港棕榈油价格已经下跌了2%,至4060元/吨,为2005年春节…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方面: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油料1521万吨,同比增加36.7%。其中,进口大豆1500万吨,增长39.1%;进口油菜籽14.4万吨,下降42.8%。累计出口油料89万吨,同比增长29.6%。其中,出口花生48.8万吨,增长24.1%。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349万吨,同比下降9.7%。其中,进口豆油94万吨,下降41.4%;进口菜籽油13.2万吨,下降44.4%;进口棕榈油241万吨,增长21.2%。国内供求判断:预计2005/06年度国内油料供给比较充裕。2004/05年度国内食油供给相对过剩,库存压力增加;预计2005/06年度新增供给量不足当年消费量,需要消耗库存弥补,食油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度下降,但仍…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06,(5):32-32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共进口植物油145.7万吨,同比增加23.1万吨和18.8%。其中豆油进口55.75万吨,同比增加15.39万吨和38.1%;棕榈油(含硬脂)进口89.95万吨,同比增加14.78万吨和19.7%;菜籽油进口950吨,同比减少6.99万吨和98.7%。第一季度天津进口豆油17.43万吨,比重31.3%;江苏进口15.02万吨,比重27%;广东进口10.18万吨,比重18.3%;山东进口3.8万吨,比重6.8%;辽宁进口3.45万吨,比重6.2%;上海进口3.2万吨,比重5.7%;福建进口1.7万吨,比重3.1%。第一季度广东地区进口棕榈油30.14万吨,比重33.5%,江苏地区进口21.25万吨,比重23.6%;天津进口12.83万吨,比重…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10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03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减3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563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减3万吨;豆油、花生油产量估计数与上月持平。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58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增3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量342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减8万吨;菜籽油进口量77万吨,较上月估计数调减3万吨;豆油进口量估计数与上月持平。调减2015/16年度菜籽油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价格相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经济》2007,(12):32-32
从近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了解到,2006/2007年度,国内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至此,国内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脂品种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豆油和菜油期价连创新低,棕榈油却独树一帜,持仓量和价格均呈波段性变化。不过,从近日持仓看,棕榈油期价下行风险增大。虽然棕榈油持仓量较豆油逊色,但投机度却更胜一筹,尤其表现在主力合约上。从2013年8月2日起,1405合约总持仓超过10万手。10月18日,总持仓为32.2万手,多空前20名共持仓21.6万手,占总持仓的67%。之后,总持仓在30万—59万手之间波动。2014年1月13日,1405合约总持仓为42.5万手,多空前20名共持仓28.7万手,占总持仓的68%。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市场振荡走低的心理影响,进入6月下旬以来,中国棕榈油价格进入盘整区间,国内相关期、现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跟盘回落,这也反映出当前多数港口库存尚充裕,成交需求尚待进一步提升的市场现状。截至6月23日,国内部分港口24度精炼棕榈油报价跟盘回落调整。其中,天津港24度精炼棕榈油集中报价在10730元每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80元每吨,较历史最高点下跌1570元每吨,目前总库存(含低度棕榈油)接近15万吨;广州港报在10730元每吨,较上月同期上涨510元每吨,较历史最高点下跌2270元每吨。目前珠三角地区总库存(含毛棕榈油)在2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9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06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22万吨。其中,豆油产量1444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18万吨。菜籽油、花生油产量估计与上月持平。本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55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7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量350万吨,较上月估计调减10万吨;  相似文献   

12.
<正>前期支撑油脂市场的亮点较多,如美豆产区天气因素、美国生物柴油反倾销调查、南美天气影响播种进程、国内环保巡视及督察、节前油脂集中备货等。这些因素虽然对于前期油脂市场价格走势起到了较大的提振作用,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消化,推动油脂价格走高的因素已显不足,市场面临的压力有所增加。库存量再度提升5月过后,国内棕榈油库存持续回落,而且幅度较大,截至8月中旬,库存最低为29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1月)》估计,2015/1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53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58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4%;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11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期末库存减少66万吨。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85万吨,较上月预测值调增6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为1516万吨,与上月预测值持平;菜籽油产量为561万吨,  相似文献   

14.
与2014年12月相比,2015年1月世界小麦、玉米、大豆、菜籽油、棕榈油、棉花和食糖价格均下跌,仅大米和豆油基本持平。与上年同期相比,所有监测产品价格均下跌。大米价格环比涨0.3%1月,国际大米价格稳中有升。月初,大米价格427美元/吨,14日涨至428美元/吨,21日涨至430美元/吨,并于30日收于431美元/吨的全月最高位。1月大米均价428.5美元/吨,环比涨0.3%,同比跌6.1%  相似文献   

15.
<正>棕榈油掺兑消费正逐步减少目前广东地区四级豆油和24度棕榈油现货报价分别为5400元/吨、4950元/吨,相差450元/吨。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天气的转冷,低度棕榈油成为消费的主力品种,24度棕榈油转化为低度棕榈油的精炼成本在500元/吨以上,因此小包装中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1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7156千公顷,比上年度增加566千公顷,增幅8.6%;大豆单产每公顷比上年度减少14公斤,减幅0.8%;大豆总产量12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89万吨,增幅7.7%。2016年11月、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庞大,油厂开机率保持较高水平。12月下旬以来,豆粕成交始终清淡,油厂豆油和豆粕库存量开始重建,豆粕库存加速回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我国油脂行业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入世后第一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配额将增加到170万吨,至2005年将扩大到330万吨。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现试就豆油配额扩大对我国油脂业的冲击做一分析。我国是个缺油的国家,每年需依靠食油进口来调整国内供求。过去食油进口走私猖厥,非法进口扰乱国内市场,但自1998年中以来,我国海关开始大力打击食油进口走私并取得明显效果;而且,1999年至今豆油的进口配额发放也少于去年同期,这样,全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量将大大少于往年,如果算上年底国家还将再次发放配额,估计全年的豆油菜油配额量约80万~90万吨。这与前些年一些外国专家们估计的配额100万吨、走私120万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其结果使全年我国油籽进口大幅增加:油菜籽在增产128万吨的基础上,进口了约300万吨,比去年增加162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达360~38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40~60万吨。如果今年入世,豆油配额扩大到170万吨,根据现在的国内外价差:毛豆油  相似文献   

18.
据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12月1日发布的供求预测指出,本年度全球产量将达到2485万吨,较上月预测调减12万吨;预计全球消费2553万吨,减7万吨,期末库存1156万吨,调减1万吨。中国期初库存、产量和消费数据来做调整,预期进IZ:1360万吨,减6万吨,期末库存332万吨,调减5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2009,(12):44-44
豆油和棕榈油属于价格相关性很高的商品。在油脂类商品中,豆油及棕榈油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主要份额,由于影响其价格涨跌的因素相近,价格涨跌的趋势也基本一致。一般情况下,豆油的价格都高于棕榈油,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生产成本上的区别:棕榈油的原料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棕果含油率在28%-30%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一、1-11月我国大豆和豆粕进口增加,豆油进口减少 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34.8万吨,同比减8.1%;出口大豆3.3万吨,同比增22.8%;进口豆油5.4万吨,减74.2%;出口豆油1.5万吨,增102.4%;出口豆粕4.4万吨,增66.7%;豆粕进口量很少(仅为2043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