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美国对应准则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该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的计量标准、损益的确认条件、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以及信息披露作了系统规定。概括地说,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货易货,不收付款项。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以什么价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格,以及是否确认交易损益。总体来说,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将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2.
所谓补价是指在非货币交易中,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而需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的补偿。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没有重要的影响,但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当交付的货币性占换人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时,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2000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准则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针对两类交易的各自特点,该准则分别就是否涉及补价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税收征纳》2007,(2):40-41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交易本身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行为,在日常业务中时有发生,具体地说,就是交易双方不是直接用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媒介,而是以非货币性的资产(即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相似文献   

6.
刘朋 《现代会计》2006,(4):21-23
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财政部于1999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进行了修订,修订之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下称旧准则)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2006年为了进行准则的国际协调,财政部对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再次修订,修订之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称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在此次准则修订过程中兼顾了本国国情和国际准则的趋向,力求实现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最新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3号——非货币性交易》引入了“商业实质”这个概念。非货币性交易是指涉及很少或没有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在经济领域内存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之间还可能进行资产置换和股权交换。由于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标的物通常价值量较大,对企业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怎样认定非货币性交易和对交易资产的计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发生的问题,结合新准则的应用做出相关的讨论。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述(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  相似文献   

9.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分类,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两大类。待售资产包括商业商品存货、工业产成品存货、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券投资;非待售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自用原材料存货。非货币性交易相应也分为两类,即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两大类内部的交换)和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两大类之间的交换)。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众所周知,在货币性交易中,资产的入帐价值是根据历史性成本原则,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其取得的资产的实际成本如果不涉及补价,  相似文献   

11.
刘源 《现代会计》2006,(2):47-48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不是直接用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媒介,而是以非货币性的资产(即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典型的比如以物易物、以固定资产交换股权、以非货币性交易抵偿债物等等均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所包含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英 《上海会计》2003,(1):63-64
贵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余兴无同志的《也议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读后收获颇大,但有一个问题欲与作者商榷。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公司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时,其入账价值是依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及补价等资料计算确定,当时不必考虑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在期末再计提减值准备。但余文在举例说明时,却考虑了换出资产的减值,…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我国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修改基础上发布的。该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并要求于2007年1月1日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一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本文仅就《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问题作初步解析。一、何谓非货币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  相似文献   

14.
宋媛嫒 《税收征纳》2005,(3):36-37,41
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但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成为区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的标准,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该比例为25%,即:低于25%(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这一比例的计算按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分别考虑,对于支付补价方,比例为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第116条对换入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制度规定:“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帐价值。如果换入的应收款项的原帐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的,应当按照换入应收款项的原帐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帐价值,换入应收款项的入帐价值大于换出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坏帐准备。”笔认为此规定中对于换入应收款项的入帐价值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交易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首先就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的特点、积极影响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现行会计制度中非货币交易准则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即物与物的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最关键的会计问题应该是资产的计价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公允价值则是非货币性资产计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周炳伟 《会计师》2011,(1):31-32
<正>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为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为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在会计计量、损益确认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改进,这些改进比原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对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会财会》2006,(8):60-6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三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一、补价及其与非货币性交易的关系 1.补价的定义 补价,<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皆未对其进行定义.从<准则>、<指南>内容来看,补价是指非货币性交易的双方为了平抑交换资产在公允价值上的差异,由一方支付给另一方少量的现金或其他货币性资产的行为.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的"价"有下列几种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