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如何加快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发展是加快辽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发展,要加强国内外交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制度体系;吸引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方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从改善内在因素着手,主要是解决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从而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不断的向前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冰 《北方经贸》2011,(8):144-145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一直为辽宁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逐渐加大,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较大的考验。本文首先将辽宁装备制造业分为七个子行业,然后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评估了各子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的程度,为应对人民币升值,给出了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良好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方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从改善内在因素着手,主要是解决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从而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不断的向前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宁装备制造业具有日趋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及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人才基础。但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也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应采用调整国家财政和科研投资方向,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以及加大资金支持、技术投入等方式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制造业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为目标,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基于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发展现状,汲取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达区域的协同创新经验并将其"辽宁情境化",围绕集群创新网络与主导企业、全球网络的动态适配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能力是制约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十分关键.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人才密集,技术垄断、成长缓慢等特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应是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以骨干和核心企业为龙头联合重组,培育和构建若干能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增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一直为辽宁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逐渐加大,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较大的考验。采用古典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口值和出口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线性方程。测算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情况。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良好健康发展,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性产业调整和区域转移也逐渐向纵深发展,国际装备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带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围绕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阐述了制约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带动我国经济从投资导向转变创新导向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搜集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展现。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属于支柱性产业,规模较大,在国际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实力。基于金融与产业统筹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辽宁省正致力于健全现代金融服务结构,适应装备制造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与新形势,提高其综合竞争水平与核心优势。据此,将金融服务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相应理论作立足点,分析其主要推动作用以及关键内容。通过探讨辽宁金融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综合现状,进一步指出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以期实现装备制造业有序运作,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技术创新的趋势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其特点,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形成内部产学研集群效应,与高校联姻,改变营销方式等对策,以实现全球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升级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技术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日益显著。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着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关键技术和设计等缺乏自主知识产品,使得产品技术含量、商业化程度低,进行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寻求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筹集资金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低、缺乏专业人才及核心竞争力等困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型经济对辽宁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强大推进力;因而,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依赖于互联网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利益协同作用。文章论述了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互联网+"及驱动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走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就必须发展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转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实践的推动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本文深入探讨了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问题,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多种举措。  相似文献   

16.
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根本问题是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振兴装备制造业,首要的是着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如何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开始走向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下,作为辽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和强大引擎,辽宁省一直把装备制造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省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创新能力薄弱、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本文从辽宁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力争更好地助推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辽宁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企业在辽宁省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辽宁省上市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掌握辽宁省制造业的盈利状况,并针对辽宁制造业在盈利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把握市场需求,找寻合适转型途径;加强技术创新,适应市场新环境;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风险预防;增加制造业新元素,迎合时代发展等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改革和升级,作为处于辽宁工业的核心地位——装备制造业,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其制约因素是发展速度较慢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为了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推动辽宁经济建设的进步,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拉动效应的影响已成为必然。论文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同时在该前提下就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有效拉动效应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0.
纪流河  王淑梅 《商业时代》2012,(12):115-116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并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两业间以产业集群式的方式来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