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大问题。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加入了家族的要素。从治理机制看,家族企业是家族或者家庭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翻版。家族企业主要依靠家长专制、亲情管理、利他主义、差序格局、嗣子继承等家族内部相继的一些制度安排来实现企业秩序。从契约关系看:家族企业用心理契约替代文本契约,  相似文献   

2.
家族治理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治理的主要模式,关于家族治理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企业契约的角度提出,家族企业实质上是一组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的耦合,因此,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也就是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组合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外关系契约研究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系契约是近来国外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焦点。该概念源于美国法学家Macneil提出的关系契约理论。目前关系契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博弈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现有的研究对传统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中未曾涉及的中间形式经济组织问题、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关系契约、关系性规则、关系治理等概念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本文对近期国外关系契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关系契约理论是法学家Macneil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重在强调契约中的社会关系的理论,对于交易双方存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符合真实的契约形式,而在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起了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文章将关系契约理论引入委托代理问题,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提出了家族企业的治理在纵向维度上应做到个体治理与集体治理相结合;横向维度上应做到约定履约与关系履约相互补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家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研究创新企业治理方式、革新企业治理结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存在着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家族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控制和管理职能。在家族企业的治理中仍然为家族成员的意志左右,家族成员占有企业绝大多数股份,这为家族成员管理家族企业奠定了企业产权的基础。家族企业的治理模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是家族与企业的集合体.家族信任在企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家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信任治理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在家族企业创立阶段.表现为家族信任治理;在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时期,家族信任和泛家族信任共同作为企业治理的基础;在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向现代化大企业转变时.社会普遍信任替代家族信任成为企业信任治理的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信任边界也随之逐步扩展的家族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介绍家族企业内涵以及公司治理,分析其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人才方面的问题,股权激励是将经营者和股东相联系的纽带,进而提出股权激励来促进家族公司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家族企业迅速发展,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且家族控制程度较高。我国家族企业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并适当吸收了企业的外部文化。如何清楚地了解家族企业所面临公司治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对我国家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国美事件作为切入点,主要从家族企业的制度环境、人才瓶颈及其管理决策和企业的职责划分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他主义、亲情寻租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于主流地位的代理理论的视野中,家族企业与古典式企业一样实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重合,因此,这两种企业都不存在代理问题,或它们的代理问题微不足道.因循经济学个人主义分析传统的代理理论,在考察家族企业时不加思索地把个人主义分析逻辑搬到群体(家族)分析的层面上,想当然地认为家族所有与控制类似于个人所有与控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如果不将利他主义纳入基本假设框架,家族企业研究就将是残缺不全的.利他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减轻代理问题,也会引发代理问题.本文在寻租理论和影响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情寻租的观点,用以分析利他主义对家族企业造成的代理问题,并讨论相应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成为国内家族企业创始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对于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族企业应使用何种代际传承治理模式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理模型.最后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也会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托视角下的治理模型,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族式企业治理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式企业自产生以来始终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族式企业不仅在中小企业,而且在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中也居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家族式企业的公司治理特征的分析,可以认为,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家族式企业具有特殊的治理效率,同时家族治理模式也有负面作用,需要突破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局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2.
李春磊 《特区经济》2006,(5):139-140
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个人及家族控制的一些大型企业,既有百年延续和传承的家族财团,也有个人及合伙创业的新兴企业家企业。当代欧美的这些大型家族公司有着不同的新特点,分析其产权和治理关系是对当前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充实。  相似文献   

13.
张哲 《特区经济》2012,(7):280-282
国美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成的上市公司,在其内部爆发的股权和控制权之争中,家族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组织是一个非常异质性的组织,企业的不同治理选择潜在影响着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最终体现为能力和企业绩效上的重要区别。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这两种不同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即家族所有与控制、家族领导能力、多个家族成员的广泛参与以及家族传承计划与实际参与下的各自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以及对企业能力和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前兵  许萍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05-107
文章利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理论,对家族企业创业元老的契约化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家族企业创业元老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并根据物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风险的创业元老人力资本定价模型,模型表明:在家族企业成长期,家族企业家和创业元老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需要建立基于能力的非人格化契约,实现由感情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但要想实现新契约的顺利达成和执行,对创业元老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补偿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欧阳萍  许跃辉 《乡镇经济》2009,25(7):98-102,97
以家族为基础成长起来的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产权革新阶段,由产权引发的治理结构问题在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文章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归纳分析;然后基于委托代理论,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家族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家族化面临的问题,说明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定性要求家族企业沿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路径变迁,并最终过渡到由支薪经理所支配的现代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7.
李英  惠宁 《科学决策》2022,(2):92-102
以血缘、亲缘为纽带的情感维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利他行为是家族企业治理的显著特征之一。文章以利他行为发出者的不同将家族企业利他行为分为垂施利他和反哺利他,一方面分析垂施利他的影响因素和行为呈现,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置于由反哺利他主体角色身份的不同、子代经理人品行特征的迥异所带来的利他行为水平的波动和利他效应的差异,再通过双向利他行为博弈模型的构建和交互效应的分析,探索利他行为对家族企业治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是界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把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市场与企业的同时失败。本文通过比较美日两种较为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并通过理清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来分析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认为企业集团治理的本质特征在于对子公司的治理,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集团管理正在向治理转化,该转化提高了集团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article addresses central ques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family busines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wedish industry. The analysis is drawn from the example of the Wallenberg family in Sweden, an industrial dynasty of five generations. Ideas of ownership and overriding valu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ressures of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 detail, the article deals with 1) the concep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long-term active ownership and networking capacity and the chronology of successful family capitalism, 2) the pressures for change experienced in early post-World War II Swedish industry in general and in the thre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particular, 3) how the owners and top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companies responded strategically to these pressures and 4)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rovision of capital was accompanied by industrial competence or if simple patience on the part of capital was sufficient.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与跨国经营战略交叉点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FDI进入模式早期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然后总结了近年来涌现的从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微观视角以及东道国治理环境的宏观视角的研究,并在最后对治理结构与FDI进入模式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