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实施了救助计划,并为此付出了巨额成本。本文阐述了美国救助计划的背景及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救助计划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分摊机制。进一步地,考虑到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也提供了不同的救助措施,参考美国的成本回收经验是较为重要的,本文根据美国救助计划的成本分摊机制探讨了我国实施各种救助计划时所应该考虑的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两年多了,但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迫使各国政府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救助行动,其救助政策在规模、手段的多样化和干预的直接性上超过了历次金融危机。危机不可避免,当危机来时政府应该做什么?这让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审视金融危机救助引发的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政府到底要不要救市?政府应当怎样救市?救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又重新引起了我们再次思索。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企业的救助等以阻挡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包括扩大政府投资,允许地方发行债务等。这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产物.各国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原因都是:经济金融体系内的各种矛盾无法自行解决或妥协.既然危机难以避免,那么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和救助必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面临的十个重要问题:救助对象选择、救助时机选择、救助主体选择、救助方式选择、救助力度把握、救助成本收益权衡、救助效果评价、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国际协调机制、救助措施的退出机制,并进行了初步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危机的输出国,美国政府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采取了系统的经济救助和刺激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787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用于减税、补贴州和地方政府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新能源等项目(图1)。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危机高峰期,大银行是各国政府重点救助的对象,但政府因此承担了巨大的政治负债,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为弥补救市成本,惩前毖后,对银行征税的提议应运而生。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态度发生了从救助到审判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孙颖 《西南金融》2010,(2):22-23
美国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两年多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迫使各国政府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救助行动,政府救助的力度不断加大,救助的边界被不断突破,干预市场的力度持续增强。在危机初期美联储主要通过传统的降息手段等解决流动性问题,随后美国等众多危机国家,纷纷采取了降息、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金融机构国有化、直接注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或贷款担保,多国联合救助、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中的公共资金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资金援助是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整措施和制度安排.全文在比较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资金援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危机公共救助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公共资金援助授予条件必须建立在客观标准之上,坚持最小成本原则,政治因素绝不能作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借口和理由,同时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资金救助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郭凯 《新疆金融》2010,(8):78-82
<正>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被迫出台了大规模的金融救助与稳定计划。据估计,G20中的发达国家直接拯救金融体系的财政成本平均占GDP的2.7%,政府对金融业的担保和其他或有负债平均占GDP的25%。目前系统性崩盘的危机基本解除,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机构必须承担部分救助成本。同时,此次  相似文献   

10.
陈伟钢 《银行家》2011,(2):58-61
2007年爆发并蔓延至今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危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二十国集团中发达经济体对金融业所提供政府援助的数量,平均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8%。而伴随规模空前的政府救助,主要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激增,据IMF估计,2008~2015年期间实施救助的各国政府债  相似文献   

11.
面对肇始于2007年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和刺激措施,实质都是把私人部门债务转为政府公共债务。这最终酿成了主权债务危机。无奈之下,发达国家改由央行以量化宽松的名义购买国债。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出,日本处理问题金融机构引入了市场化机制,美国为了迅速稳定金融市场也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方式,两种模式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选取两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主要处理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救助问题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遭受双重打击,该国政府在危机不同时期出台不同危机应对措施,将政策救助重点从单个企业转为银行业进而对整体经济给予支持。作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俄罗斯在危机不同时期采取对抗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毛菁  王玉 《投资研究》2011,(10):20-29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带来了道德风险和社会公平性问题.临时性救助后,正确的风险激励、完备的信息披露、合理的政府担保以及全面的风险评估是保持金融市场创新能力前提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场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元气大伤,通定思痛,2010年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向金融机构开刀,他正式宣布将向五十家资产逾五百亿美元的大型金融机构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帮助政府弥补金融机构救助基金。这项方案被称为“金融危机责任费”。  相似文献   

17.
萧洵 《云南金融》2010,(3):40-40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1月14日宣布,政府计划向大型金融机构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以偿还用于救助银行业的纳税人所蒙受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13,(3):4-4
面对肇始于2007年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和刺激措施,实质都是把私人部门债务转为政府公共债务.这最终酿成了主权债务危机无务之下,发达国家改由央行以量化宽松的名义购买国债,目前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救助门槛的形成在于银行的避险理性所致;因民营企业倒闭而使银行承受的成本越高,则救助门槛越高;民营企业信息透明程度越高,则救助门槛越低。(2)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当不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民营企业会偏好高风险;其次,当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救助门槛越高,则民营企业风险偏好越低。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防范区域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民营企业的救助应坚持市场化方向,政府不能人为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门槛;同时,为了激励银行对陷入困境中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救助,除了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成本外,政府自身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美国六大主流银行已经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走向复苏。研究显示,美国主流银行和非主流银行的国际国内营运环境基本一致,而主流银行之所以率先复苏,政府救助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政府救助不仅加速了主流银行复苏的步伐,也稳定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维护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