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通过这一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同文当中科斯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据说,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就是指出了市场与企业是两种可互相替代的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或者经济组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市场上是由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的,而在企业中是由权威(企业家的指挥)来配置资源的,但由于这两种配置机制都要耗费交易成本,因此,企业的出现一定是因为它“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据此,科斯说:“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但张五常认为,“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的观点并不十分确切,而应视为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或…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 一般认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罗纳德·科斯(R H Coase)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在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市场并不是协调经济的唯一方式,企业可以被视为市场协调的替代形式.  相似文献   

4.
自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建立起新的企业理论框架以来,关于企业合约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有停止。本文以企业合约的理论为基础,引入多重合约的框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释现代企业制度的合约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基于交易成本角度的EOQ与JIT比较交易成本的思想源自于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文中科斯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企业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  相似文献   

6.
一、基于交易成本角度的EOQ与JIT比较 交易成本的思想源自于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文中科斯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企业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就是交易成本。1960年,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出发,在定义交易成本和隐性契约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企业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指出企业内化部分市场行为带来的成本节约主要是隐性契约成本的节约,从而可通过降低契约成本来减少企业面临的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观点(一)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的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交易机制。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及我国国企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是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而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罗纳德·科斯对于交易费用的精辟论述。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首次将交易费用引入经济分析。而大家都知道,新古典经济学是假定市场无摩擦的,也即交易费用为零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是个盲点,经济学家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结构毫无兴趣,公司治理更无从谈起了。随后,科斯又提出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将企业与市场分割开来,企业的构建就是为了不断的降低交易费用。很遗憾的是,这个理论直到70年代以后才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计规则制定权契约安排的理论基础:企业内部契约安排的重新解构与整合(一)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自从科斯的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后,企业的契约联结性质成为契约理论学派经济学家的共识,之后张五常完善和发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是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构成企业契约交易主体内容的生产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股权资本要素;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要素等物质要素,以及与活劳动不可分离的生产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  相似文献   

11.
1937年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指出在企业的最优边界在于市场交易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交易成本理论奠定了企业理论的基础,科斯之后更多企业理论被提出来,20世纪90年代企业能力边界理论被提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企业边界趋于模糊,近代,有学者曾提出无边界理论.一种理论的盛行,正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个角度的问题,在搜集文献的时候,发现企业边界的变化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企业边界的变化进行描述,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边界处于扩张趋势,在成熟时期企业边界达到最优,企业在衰退阶段的战略决策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
自从科斯在1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之后,几十年来,对于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的出现理由的解释已经发展成了多个流派,多种理论。这些企业理论从企业的起源人手进行经济学的分析,而不是像新古典学派那样将企业视为既定存在,这是对企业性质认识的一大进步。然而,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从总体上看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并不能使人清楚地看出企业的根本性质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指出了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原因。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提高了生产力,但没有解释分工为何没有无限的细分下去,这是因为分工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增加了组织协调的成本。组织分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来协调组织分工,一种是通过市场交换,以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来组织分工。"有形的手"和"无形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了企业边界理论.科斯认为,企业组织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市场发达程度越高,则企业成长的动力越低.  相似文献   

15.
科斯(R. H.COASE)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为了减少或降低交易成本,将外部交易内部化,通过内部组织运作来替代市场交易,从而成为可以替代市场来配置资源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相似文献   

16.
契约理论的发展是主流经济学理论近几十年来最大的突破之一,它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有关制度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其要义包括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主要体现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7.
以“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为基点的财务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为基点构建财务分析系统的理论依据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内容的委托与受托责任关系,即代理关系。对这一代理关系问题作开创性研究的首推1937年科斯发表的论文《厂商的性质》。科斯的三个重要观点是:(1)企业是市场的替代,企业家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而导致这些替代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成本;(2)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主人”与“代理人”的关系,前者是资本的提供者或授权者,后者是替主人做事的人;(3)企业各成员自愿订立的成文或不…  相似文献   

18.
稍稍受到过经济学训练的人们都知道,无为而治似乎无法完全应用到市场体系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其最为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在拥有众多事务的大型企业中,各种活动林林总总,单单依靠市场无法协调,所以出现了企业.但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恰恰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管理者.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企业之中如果没有管理者,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团糟!可现实就是这么捉弄人,没有管理者的企业,似乎是一个玩笑,又似乎是馈赠给我们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科斯《企业的性质》进行了文献回顾,逐一列举了学术界对企业的产生及企业性质的理解。在此回顾基础上,总结出笔者赞成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全面理解企业性质的实质性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组织边界的主要特点是清晰固定的。然而,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动态化,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演变为:速度(speed)、柔性化(flexibility)、整合(integration)和创新(innovation)。为了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原有边界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与突破,企业的外部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企业外部边界模糊化的理论发展“企业边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科斯(Coase)1937年在他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从科斯、钱德勒(Chandler,A.D.Jr)、威廉姆森(Williamson,O.E.)、契斯(Teece)、罗恩·阿尔什克纳斯(RonAshkenas)一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