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艳 《改革》2004,(6):54-58
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于西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西部地区无论是吸收外资还是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都不尽人意,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外资企业和东部企业向外转移的动力不足;男一方面在于西部大多数地区也还不具备接受外资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促进国内外产业向西部转移。  相似文献   

2.
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于2006年12月20日表示,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发展良好,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商务部正在实施的“万商西进工程”,将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的上万家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基础上,探讨青海省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的积极对策:建立要素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促进区域间企业的联合。  相似文献   

4.
忆木 《中国西部》2011,(7):56-57
近两年来,西部各地对承接产业转移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以重庆为中心,人口稠密、幅员辽阔的西南经济腹地今年已成为广东东莞、中山等地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重要方向。近期已有近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额超过2.2万亿。  相似文献   

5.
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加上能源紧缺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东部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因此东部地区加快了传统产业转移的步伐,腾出空间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步伐的同时,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形势下,西部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承接战略,以便顺利承接东部产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东、中、西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困扰东部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源约束、产业集聚的负效应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发展不足、民营经济数量有限以及“西部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是制约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资本扩大了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基于降低营运成本等考虑,也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内蒙古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凭借其资源优势成为热点承接地区。承接"二个转移",对于提升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应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投向、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推进承接"二个转移",并以此带动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相似文献   

10.
曹子坚  张劼  李娟 《开发研究》2012,(4):157-161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具有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动和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并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产业承接的历史。以史为鉴,系统梳理西部产业承接的历史,探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对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磊 《新西部(上)》2009,(11):48-48,40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改善,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正经历一波"西进运动",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至西部。然而,在IT西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城市同时追逐同一块饼,陷入"自相残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磊 《改革与战略》2010,26(7):119-121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的深入实施,污染转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承接产业转移,虽然能极大地促进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伴随着一些产业转移的污染转移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鉴于此,在我国要实现原料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环境倾销",也要注意国内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转移,为原料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热潮.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隆安作为西部一个“老、少、山、穷”地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东融入首府南宁,西靠铝都平果”优势。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抢占先机,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01,(5)
江苏省政府近日确定参与西部开发的四大重点领域,即参与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 业开发和生态建设,推进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教育合作。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苏省在进一步发展中,不 仅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而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辽阔的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结构与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省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互补性。针对这些情 况,江苏省政府确定了参与西部开发的四大重点领域:──积极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 资和建设。江苏将充分发挥交通工程…  相似文献   

17.
黄翔 《广西经济》2008,(3):46-47
一、为打造基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由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本性在于追逐利润,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是单向行为.而是一个互动合作和共赢的过程。目前各地都在致力于加快发展.广西的周边地区包括东部省份自身的西部区域,都在设法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上大作文章,因此,广西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如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在投资环境大致趋同的情况下,获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在诸如决策、各种相关政策、观念思想、体制、各种运作方式、管理方法和模式、办事作风和效率等等,努力与发达地区形成对接。目前广西积极开展交通、能源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以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等等,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被定位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应仅仅局限于发挥区位、政策等传统优势和手段,更应该综合自身和珠三角地区两方面因素考虑,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形成其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避免陷入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9.
何龙斌 《改革》2012,(8):75-81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何光明  聂强 《特区经济》2011,(3):212-213
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十分普遍,而西部经济进入发展的初级阶段,也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在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有了新的要求,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对于环境危机的呼吁更推动了"低碳经济"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