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最为明显的领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拓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空间长期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挤压,面临萎缩淡化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这一困境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客观上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以及这门学科自身理论发展和创新有关。只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内核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以其时代性和世界性回答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才能重新占领高校阵地,走出当前困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的宝贵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新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出高度的现实意义。应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转化,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近期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经济思想史,就是秉持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是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理论体系和框架越来越与现实相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教学创新,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重构原则角度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过程中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成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特定发展阶段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它是邓小平同志在历史地、动态地考察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前提下,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时代主题的转换,解决了社会主义怎样从不合格到合格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其实践意义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而将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使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共进,为社会主义摆脱孤独走向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及其规律,在经济体制问题上、在所有制问题上、在分配问题上都提出了突破性的创新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王以童 《中国经贸》2008,(22):135-135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时代主题的转换,解决了社会主义怎样从不合格到合格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其实践意义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而将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使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共进,为社会主义摆脱孤独走向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宣萱 《黑河学刊》2013,(1):88-89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意识极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并且根据时代的变迁,及时地对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用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持久生命力。继往开来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中都遵循了两个方法论原则,一是坚持与发展相统一,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14.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一般方法论的探究,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是不科学、不彻底的,"具体"也不是"具体总体",而是"现实具体"。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但也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合理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理论体系、实践手段以及思维方法都贯穿于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而其关键在于马克思所提出的从异化中获得解放。本文将从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异化现象的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揭示异化现象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以世界眼光、天下胸怀,深刻洞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及数据要素时代特征,并围绕数据要素提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谨的关于数据要素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数据要素在建设数字中国中的功能定位、路径保障、价值旨归和全球视野等关键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术语、方法论及诸经典理论的延展与拓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核心范畴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与本质内容的反映,理论主线是能够反映学科基本精神的基本理论线索。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主线对于整体、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邹桂芝 《黑河学刊》2010,(2):25-26,30
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精辟总结,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属性。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模式在实践上的不断完善和理论上的不断自觉,是中国模式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诉求,也是中国哲学学科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深化、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也必然要进一步突破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上的传统观念,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确立社会主义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化、发展的核心,才能突破当前最关键的理论“瓶颈”。深化、发展劳动价值论。进而实现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其思想理论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理论传承和时代创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工作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彰显出中国时代化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能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