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的主要区别,指出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应将审计证据作为审计失败的主要判断标准,以审计过程为辅助判断标准,并且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与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审计模式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导向审计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芳 《审计月刊》2005,(11):6-7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 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这种审计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一、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1.责任前移,重心前移。账项导向审计的重心在详细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制度导向审计的重心转移到控制风险, 因此可以说向前迈进了一步;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再次将重心前移,从而移至重大错报风险。现代公司治理的缺失以及管理层舞弊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过程两个角度研究职业判断在审计中的普遍性和行业审计专长在职业判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复生 《财会月刊》2010,(11):39-41
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既是审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审计实务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法律责任的一个环节。不同的审计模式有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审计模式和目标之下,对审计重要性判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有着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重要性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既是审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审计实务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法律责任的一个环节。不同的审计模式有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审计模式和目标之下,对审计重要性判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有着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曹伟 《审计月刊》2005,(12):4-5
一、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联系 1.审计目标相同。我们知道,随着审计内容的发展(依次是: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审计总目标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依次是:查错防弊、主要判断信用状况、主要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由于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的审计模式,故两者的审计总目标是相同的,即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总目标相同,审计工作中对  相似文献   

8.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在具体项目的审计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发出一种以评估审计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以此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这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此文试图从审计模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传统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利弊得失和适用的审计环境,以期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一个较全面和实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其优势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审计的发展潮流。在我国全面推广风险导向审计的时机尚欠成熟。现阶段,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中,无疑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由来在讨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之前,先对三种审计方法分别作一介绍,可以看出,审计方法的发展改进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规模具有密切关系。(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审计模式,主要是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原始会计凭证入手,追查到记  相似文献   

13.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有人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成本问题会成为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障碍.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莫模式的作了简要概述,同时还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作程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有人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成本问题会成为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障碍。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莫模式的作了简要概述,同时还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作程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有人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成本问题会成为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障碍。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莫模式的作了简要概述,同时还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作程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程度、状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使审计资源向高审计风险领域倾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估最为重要。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经历了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延伸的历程。笔者主要结合审计实例阐述内部审计应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审计模式的具体特点,阐述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两者的利弊得失及其适用的审计环境,以期从理论和实务上对两种审计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管理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贵 《财会通讯》2008,(11):75-78
随着外部风险基础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也应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本文着重对管理审计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审计模式的特点,阐述了管理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两者的利弊得失及其适用的审计环境,以期从理论和实务上对两种审计模式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一种审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