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面粉生产行业使用增白剂,提高面粉的白度,而增白剂是强氧化剂而不是食品。有关专家认为,添加于面粉中只是让面粉的颜色越来越白,而长期食用,对人体的累积损害无法估量。多年来尽管专家、业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时至今日面粉增白剂仍然“我‘加’我素”。  相似文献   

2.
据2010年4月10日新华社电:安徽省质监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将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清查流人安徽省的江苏如皋玉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面粉增白剂。凡发现使用该种增白剂的,将一律封存待查。江苏如皋市玉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  相似文献   

3.
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下发关于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后,河南省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一方面拆除增白剂添加设备,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知道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自“五一”实施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以来,据各地反映,大型超市含增白剂的面粉已经全部下架,一些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已经拆除增白剂添加设备,但在一些批发市场和粮油店,符合相关要求的增白面粉还有销售。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研究》2005,(3):34-34
一、选购面粉存在的误区误区一面粉越白越好很多人认为面粉的白与不白是区分好与坏的主要标志。一些面粉加工企业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在面粉中过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甚至加入大量的制纸行业用的漂白粉或滑石粉。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增白剂,20世纪50年代在国外就开始用于面粉工业。我国于80年代初期也开始使用面粉增白剂。为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部于1996年12月29日批准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我国面粉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6克。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加工中,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面粉增白技术应运而生。初期使用的增白剂主要依赖进口,随后国内一些厂家也开始生产供货。常用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其纯品含量为27%左右。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南市粮食部门积极响应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关于开展“放心粮油”活动的号召,从去年8月开始,在全系统实施了“无增白剂放心面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一些小面粉厂为了增加面粉的白度,超量使用国家严格控制用量的增白剂,甚至使用工业增白剂,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对此,济南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对粮食部门提出了关于禁止面粉添加增白剂、确保人民健康的议案。为了落实这一议案,市粮食局从2001年下半年起,与《济南日报》等驻济媒体一起,专门在…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卫生部明确表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苯甲酰(即面粉增白剂),这标志着在面粉中存在长达20余年之久的增白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改善面粉粉色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面粉“越白越好”的观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且被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致使面粉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不断地向面粉加工企业提出要求,加大增白剂的用量,提高面粉白度值。少数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主,为了争取面粉销售市场,增加收入,不择手段,不顾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不仅大剂量使用面粉增白剂,而且不讲职业道德,无视法律,明目张胆地使用国家禁用的食品增白剂,如滑石粉、大剂量的溴酸钾(KBrO3)等。他们的所作所为,虽然达到了非法盈利之目的,但有损于面粉加工企业的形象,害人又害已。笔者对当前的社会舆论误导和…  相似文献   

10.
市场上的面粉品牌繁多,如何选择安全的面粉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告诉你几个小窍门。一是看:看包装上是否标明厂名、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等内容,尽量选用标明不含增白剂的面粉;看包装封口是否有拆开重复使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不少人觉得,买面粉和面制品是越白越好。其实,这并不科学。专家表示,不要一味地认为面粉越白越好,虽然在不加增白剂的情况下,面粉的精度越高白度也越高,但若超过了其应有的白度,那就可能是增白剂超标了。在粮油消费中,消费者应摒弃一些误区,不光面粉,小米也不是越黄越好,面条和米粉也不是越筋道越好。消费者在选购粮油产品时应注意:面粉的本色应是乳白或微黄色,用了增白剂的颜色是雪白的。大米和食用油由于保存条件不好、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黄曲霉素。这样的大米颜色发黄,油则吃起来有异味。然而,通常这些细微差别并不容易被识别,因此,建议…  相似文献   

12.
增白剂被禁用后,小麦粉加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对面粉及其制品感冒品质的要求,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对策.包括选用白度较高的小麦原粮,强化小麦清理,完善制粉工艺,使用对熟制品有增白效果的国标允许添加的改良剂等.以生产出安全卫生、品质优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增白面粉 ,是指加入了“增白剂”的面粉 ,其颜色比一般面粉白得多 ,甚至增白剂过量的面粉 ,比“特制粉”(俗称“富强粉”)还要白 ,其外观对消费者诱惑力很强 ,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最大。目前 ,有关部门已向广大消费者指出 :面粉过量增白 ,有损人体健康。增白过量的面粉 ,会产生两方面的负作用 :一是破坏了面粉中的维生素 A、维生素 E和维生素 K;二是面粉在漂白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被食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 ,我国虽然还未规定漂白剂在面粉中使用品种和剂量 ,但规定了面粉处理剂使用的范围和用量 ,如 :小麦粉在使用处理剂时 ,过氧…  相似文献   

14.
专用粉是中国传统主食面制品实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保证,因此专用粉的生产将是面粉工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从专用小麦粉的定义和特点、生产专用粉的基本条件、开发过程、专用小麦粉的生产方式以及微量添加剂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专用小麦粉的生产方法。只要选择优质的原粮,完善专用粉生产设施,严格遵守专用粉的开发过程,采用适当的配粉方式,在面粉后处理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增白剂、改良剂和营养强化剂,就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专用粉。  相似文献   

15.
大米 伪劣大米只有 3种情况 :其一 ,存放不得当或水分过高引起霉变 ,黄曲霉素严重超标 ,这样的米易引起慢性中毒 ,不能直接食用 ,也不能作加工的原料 ;其二 ,加工精米时用工业蜡抛光 ,而正规精米加工企业都有抛光机 ,不用蜡 ;其三 ,染色大米 ,有竹香米和黑米两种 ,近段投诉黑米的比较多。面粉及面条 现在消费者误认为面粉越白越好 ,其实面粉放增白剂只是好看 ,它既伤身体 ,又增加企业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 ,希望消费者能走出这个误区 ,选购时提倡原质原味面粉。面粉除了添加增白剂之外还经常在其中加入吊白块 (一种工业染料 )。消费者在购买…  相似文献   

16.
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如今的大名什么最出名?应当是“五得利”面粉。从1989年日处理小麦15吨的小厂,到如今发展壮大成为日处理小麦9000吨的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集团,“五得利”牌面粉已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五得利”牌面粉已远销北京、哈尔滨、广州、成都等3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近日,湖南省质监局正式向山东“鲁王”特精粉等几种增白剂超标的面粉产品发出“封杀令”。这些赫然印着“绿  相似文献   

18.
3月31日至4月1日,2012年中国小麦和面粉产业年会在河南省开封市成功召开。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桂凤在讲话中强调,我国小麦生产连续八年丰收,2011年产量较上年增产274万吨,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广东省国有面粉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生产经营持续发展,面粉产品特别是专用面粉,率先抢占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国内面粉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几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东省国有面粉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处于亏损边缘,有的甚至连续几年经营亏损,陷入困境。如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扭转面粉企业生产经营被动局面,是当前国有面粉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国有面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1机制转换缓慢,造成企业应变能力较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优化主食结构,服务国家绿色健康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优化白面精米主食结构迫在眉睫   (一 )白面精米现状 对于 12.5亿人民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绿色健康工程等 11项绿色发展计划工程是雪中送炭。因为无论是环境治理或是发展绿色食品与全方位的绿色产业,现代市场心理已成熟。目击者看得明明白白,环境污染时有发生,假冒伪劣食品中毒事件一再出现,人们对白面精米的逆反心理日益强烈。因“过度”的深加工已使主食稻麦失去了相当程度的营善价值,再加上面粉生产中使用或过量使用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的增白剂,就使主食面粉 (大米 )完全失去了天然特色。目前“白一体”的主食面米,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