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黑河人民的热切期盼,努力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做好事关群众长远和根本利益的事情,又要做好事关群众眼前和切身利益的事情;既要通过发育产业、建设项目,解决好长远发展问题,又要下力气解决好广大群众的现实困难;既要对脱贫致富的典型继续给予支持,使他们能够锦上添花,又要真心实意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既要通过日常工作的科学组织和有序推进为解决应急问题提供基础,又要通过应急问题的及时有效处理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增进人民的福利,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权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丛军 《东北之窗》2014,(1):52-52
正集聚"为民务实"正能量为民,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天职,保持与人民群众零距离,使组织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务实,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事实。  相似文献   

4.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因此 ,共产党人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说 ,必须做到勤政为民 ,真抓实干 ,处理好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向上级负责的同时 ,更应向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过去对这个问题想得不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对共产主叉信仰的执着追求;就是对党的纲领、党的路线、党的指导思想的坚定拥护;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就是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淡薄名利、无私奉献,一身正气、清正廉洁。说到底,就是认认真真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实在在地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张驰 《今日重庆》2005,(2):10-11
黄镇东满含真情地对村民们说,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共产党人实践先进性,就是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群众解决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起努力,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帮困措施,积小步为大步,大家的生活定会逐步好起来。山高沟深的龙堡村因为镇东书记一行人的到来,使村民们心里暖意浓浓——贫穷落后的面貌会改变,美满幸福的生活一定来临!  相似文献   

7.
一个画家,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抱负,真正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这其实是一个“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画家首先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他,祖国肥沃的土壤为他展开了宽广的艺术天地.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火热的生活,再高明的天才也难有作为.所以,人民群众不仅是艺术家的生活之母,更应该成为所有艺术家热情讴歌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刘建竹 《魅力中国》2011,(1):177-177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9.
汤佳 《发展》2014,(3):63-63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中国梦是伟大的民族梦,也是具体的个人梦。我们不仅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梦不仅是理想的,同时也是现实的。既需要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理解和实现中国梦最起码要把握好三个有机统一,即个人与国家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信与实干的统一。首先,要实现个人与国家的统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  相似文献   

10.
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  相似文献   

1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这一要求是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瞄准群众需求的“靶心”,及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满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立足实际,从群众需求出发,坚持创新社会治理,为群众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服  相似文献   

12.
马贤红 《魅力中国》2014,(16):348-349
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追求幸福,是人民群众的权利;造福于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以国家举办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国家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向全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实际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公立医院应当保障全体人民能够公平、安全、方便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表现为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公立医院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以经济技术最优化为原则,控制医疗服务总成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减轻居民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杨兰 《重庆与世界》2013,(11):42-4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原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主线。坚持人民利益观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观的生动体现;坚持人民利益观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的最高标准。在当代中国,坚持人民利益观就是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5.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6.
张泽林 《发展》2009,(7):10-13
民生问题,简单、直观地说,就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问题。它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直接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好民生问题、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各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评判。  相似文献   

17.
县委书记向中央基准看齐,就是要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从思想上、言行上向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看齐;就是要在建设“三个陕西”的进程中,立足县情特点,从长远谋划,从当前做起,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努力造福于人民群众. 要千方百计解难题,切实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众服好务.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我县考察慰问时一再强调:“农民工不仅是家里的功臣,也是国家的功臣.  相似文献   

18.
翟富根 《发展》2007,(12):66-67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宗旨和价值取向的必然追求.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就是要使廉洁奉公成为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实现自律的一种道德规范和共同理想,形成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与党的宗旨、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党能够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道德价值观上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自身利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理想.  相似文献   

19.
张桂萍 《魅力中国》2014,(3):318-318
作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通过阐述其重要性,使共产党人更深刻的明白如何做好一名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人民最忠实的公仆。  相似文献   

20.
王红霞 《魅力中国》2012,(29):192-19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社区作为城市市民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使得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更多地依靠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要成为基层单位义不容辞的一项职责。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