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 《中关村》2016,(4):60-61
本届两会,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次两会,对于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历二十多年来GDP增速最低的2015年,在当前全球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经历阵痛的关键节点,能否迎难而上,亟需提振全民士气,首先要从精神层面实现突破。就目前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全世界罕见的经济奇迹。"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被中国一次又一次逆  相似文献   

2.
新锐文摘     
《中关村》2012,(7):50-51
软着陆,但不排除"过度回调"财新网报道,世界银行发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生产、贸易和内需从2011到2012年都有所放慢,但这是对先前采取的旨在给某些经济部门特别是房地产业降温的政策作出的反应。软着陆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但回调过度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世行预计,2012年中国GDP增速会下滑至8.2%,而后逐步加快,到2014年可能达到8.4%。世行表示,本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均已出现回弹,  相似文献   

3.
梅萌  张勇 《中关村》2005,(7):69-70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生产加工制造能力,中国这么多的开发区,产值加起来占中国GDP的10%,但是就是缺乏核心技术。那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的作用就是创造核心技术。中国到了2003年人均GDP刚过了1000美元。但是应该说企业要想做R&D,企业要想做研发,这个企业一定要有核心技术,一定要有附加值,一定要有含金量,否则想切也切不出来。那么人均GDP1000就是做服装和鞋帽。人均GDP3000是做PC和家电。人均GDP到了5000就是做软件。人均GDP到了8000才是做精神上的东西。所以现在有些事企业做不起来,而大学正是在产业链当中弥补这一块的。…  相似文献   

4.
幽兰 《中关村》2015,(4):102-105
周其仁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问题,并非在于企业成本过快上升,根本原因是制度成本过高。他建议应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制度成本曲线,促进经济发展。2014年,中国GDP增速创近24年新低,"新常态"特征得到全面呈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下行,中国企业对于经济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2015年2月有机构调查,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一年以来的高点。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建  相似文献   

5.
明星 《中关村》2013,(9):88-90
"如果我们这600多万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就能带动就业量的增长,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一直以来,创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根,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也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要想经济活跃,就需要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创业者。而创业者的造就需要创  相似文献   

6.
张锐 《中关村》2023,(2):34-37
<正>除了制度变革与创新沉淀出的经济增长能量外,越南还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与要素禀赋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口红利优势。无论是放在全球范围还是置于亚洲区域中,2022年的越南经济增长速度都算得上是一骑绝尘。越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本国GDP增长8.02%,不仅创下了25年来的最快增速,而且创出了过去10年来的最高增长纪录,同时也大大超过了官方6.0%—6.5%的预期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敬连 《中关村》2004,(12):20-22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一篇文章里面写道,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投资占GDP10%-20%,中国为40-45%。中国增长是很多,但是要大量地将增长部分拿进来投进去,不然支撑不了下一步的增长,所以增长很快,实惠不多。美国、德国、法国、印度这些国家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1-2亿元,我国最近3年约为5亿元。所以中国一提高速度,马上就发生资源的紧缺,资源支撑不了这样的发展速度。根据外国的统计数据,我们最近这些年增长1块钱的GDP,需要投入的最低是4块钱,最多的要投入8块钱。我们怎么办呢?我们不能不发展?我们不能不增长?而且我们增长慢了还不行,还得快。那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放缓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分配改善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包容性明显增强。估计一季度GDP增长7%左右,比去年同期放缓0.4个百分点;CPI上涨1.2%左右。展望二季度,由于受外部环境趋好、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发挥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很可能呈现出缓中趋稳态势。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2%左右,CPI上涨1.3%左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胀保持低水平,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也需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建议继续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规模刺激,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拿捏好平衡。  相似文献   

9.
李政 《中关村》2005,(3):61-61
2003年,中国GDP达到1372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4年的GDP实际增长9.39%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显然,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世界第一阵营。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球视角,也需要全球布局。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事实,使中国经济的全球攻略成为可能。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的重组和资源的配置,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世界资源最佳的配置是通过贸易的交换达到的。但是,随着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全球性配置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目前,有三种资源配置形式,一种在全球配置,这…  相似文献   

10.
日前,民营经济战线传来喜人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在一篇文章中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目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GDP的60%左右,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张越 《中关村》2014,(6):54-55
在中关村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人脑+电脑”的”二脑”组合就创造出了绿色的GDP.成为2014年一季度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渠道霸权”时代的终结——兼论未来传媒竞争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国明 《中关村》2005,(1):115-115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曾经经历过何等“美好”的时代啊:只要我们拥有一个传播渠道(无论是一个频道、频率还是一张报纸或者一本杂志等),我们就几乎拥有了阿拉丁神灯似的的魅力——要社会效果有社会效果,要经济回报有经济回报。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的一切都那么地轻松和简单。只可惜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11,(4):57-57
《中国新闻周刊》日前刊登学者秋风的文章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这一点,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计划或规划。种种迹象也表明,地方政府已经领会了这一变化的政治意图,开始把施政目标从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民众的幸福。但是,这一转向能否顺利完成,需要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15年的门槛,中国的经济形势陡然严峻起来。2014年的GDP增长值7.4%,应该是25年来最低值,没有达到预定目标。2015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跌破50%的枯荣线。另一个重要支柱房地产已然萎靡,不可能再像前些年一样扶摇直上。国务院近期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的基建项目,这个数额是上届政府2008年底为应对当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紧急推出的著名的"4万亿"的两倍半还多。然而,经济学家们分析,这也不足以阻遏中国经济的下行势头。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海淀北部山区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经济实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随着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每个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最终表现为人均GDP水平的迅速增长以及GDP占据全区总量的比例的迅速扩张。这里可以做一个宏观的预测:在海淀区的发展规划中,“十五”期间海淀区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有所下降,可以设为13%;中关村2004年9月号增刊总18期043而北部山区由于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未来十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人口集聚年平均增长率为1.5%,则有下表:海…  相似文献   

16.
高峰 《中关村》2010,(7):44-44
历史证明,一个没有新人辈出的国家,其活力必然丧失。 我们知道,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曾经历200余年锁国期,这一期间,虽然日本成功地把欧洲殖民主义者拒之门外.但却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代价。其实。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20年间,GDP长期在500万亿日元左右徘徊,而间期全球的GDP却增长了3倍。  相似文献   

17.
当一些国家单一地追求GDP而牺牲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在使用能源的时候选择一些替代能源提升GDP,并且增加财富、增加GDP回报。在此之前,美国的发展方式使整个世界背上巨大的负担——巨大的能源消耗加剧了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创新的方式,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风能。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8,(12)
中国可以成为这次经济危机的一个赢家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全球下行周期将持续3年以上。这次金融风暴要走过金融危机、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三个阶段。我国尽管还处在第二阶段,但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口商品的最大买家——美国和欧洲已经出现负增长。西方经济在房价下跌、就业恶化和信贷紧缩的压迫下,将难逃衰退。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很高,未来出口前景堪忧。哈继铭提出今年胀,明年滞的观点.即如果说今年通胀是最大的风险的话,那么明年经  相似文献   

19.
鲍烨童 《中关村》2015,(2):92-95
目前,企业在粗放增长模式下"挣快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企业必须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励的机构正中存活和发展。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区域不平衡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十六大后的第一年。在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8.1%好成绩的基础上,第一季度完成 GDP 总量235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9%,比上年第四季度增长率高出1.8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一季度增长的新高。4月份又增长8.9%。尽管受到非典冲击,但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令人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