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静  张杰 《理论观察》2000,(2):90-91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新近事实的获知需要并通过人们影响社会的功能。简而言之,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应当说,新闻价值是一个“源”、“流”结合的统一体。“源”,是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有用性因素,即新闻价值因素;“流”,是包含这些因素的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即新闻价值表现。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的内容,新闻价值表现是新闻价值的形式;而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内涵,新闻价值表现则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外延。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新闻价值的话,这个公式可概括为:新闻价值=新…  相似文献   

2.
卢睿 《发展》2012,(6):122-123
本文从麦奎尔所提出过的大众传播的“注意力模式”入手,分析和探讨在此模式下新闻、媒体、受众三者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模式所带来的新闻价值选择的嬗变,并带给我们一些关于“新闻价值选择”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袁敏杰 《当代陕西》2006,(12):44-44
“山东省齐河县33人持伪造县委书记签名混进机关”的新闻一经披露,迅即成为一些媒体时评的焦点话题和社会公众的热门谈资。有人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那就是很正常的,也便失去了新闻价值,更别说轰动效应了。  相似文献   

4.
一、新闻价值本质的先阶:把握关系范畴自1896年西方学者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至今,关于新闻价值本质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种,即“主观标准说”、“客观素质说”、“效果说”及介于三者之间的“调和说”。马克思曾用明确的语言表述过这样的思想,即人们的价值观来源于人们对其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导出如下推论:(1)价值作为一种关系,不是主体需要单方面的产物,尽管价值问题起因于主体需要,但并不能主观自足,必须超出自身,由“主体需要”之外的客体来提供,因此…  相似文献   

5.
陈静 《发展》2009,(7):76-76
策划新闻,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制造新闻,不同的是策划新闻在制造出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之后,要通过精心安排、组织宣传出去,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策划新闻重在对还未产生的“新闻事件”的主观预想,但同时要表明的是,“新闻事件”必须是潜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否则就是捏造事实、制造假新闻。  相似文献   

6.
要闻版是报纸的脸面,而“头条”新闻尤为重要。它应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它应是受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应鲜活、生动、时效性强,具有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价值。为此,应转变观念,不拘一格选头条;打破惯式,标新立异编头条;走出误区,配角升位上头条。  相似文献   

7.
王世凤 《理论观察》2011,(3):173-174
新闻怎样才能“新”?这是新闻记者经常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闻的“新”主要取决于采访、写作和发布的速度要快,即迅速、及时。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新闻珍贵处的主要保证。时效性越强,新闻性的作用和价值就越大。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樊鹏  金峰 《魅力中国》2011,(20):13-13
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形成,影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也变的多元化。传统的资源垄断下的总体性社会特征决定了文化的一统性,随着放权让利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二次分配机制的建立,文化价值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了多元化、畸形化、利益化以及边缘化。新闻传媒作为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践行了上述文化价值的诸种表现形式。本文将在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趋向的基础上提出“新闻文化价值”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新闻文化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新闻资本的概念,并探讨文化和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是我国新闻界在改革中兴起的一种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谋划的手段与机制。在新闻界兴起这种与以往不同的报道方式的同时,新闻界、新闻理论界亦开始了对“新闻策划”问题的连续探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策划的价值,现行新闻策划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旨在使新闻策划更好地指导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王志涛 《魅力中国》2013,(10):324-324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新闻敏感看似偶然得之,其实是记者在具体工作中长期积累、处处留心的结果,它不会与生俱来,而只能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培养练就。  相似文献   

11.
李长胜 《理论观察》2006,(3):187-188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李薇  潘霞 《理论观察》2005,(4):123-124
近些年随着传播理念不断更新,传播新闻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打破了最初的用模式化语言播新闻的沉寂之后,活泼亲切、极富感情色彩的说新闻方式开始盛行于电视媒介。目前看来,“说新闻”比“播新闻”是更深层次上的一种开拓精神,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种用“类交流”式的全新理念打造出的新闻传播的特殊风格——“说新闻”必然以雷霆之势冲击媒体,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3.
谈论新闻学,首先遇到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问题。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新闻一词的概念却越来越混乱.想达到孔子说的“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无疑困难重重。欲拨开云雾,露出朗朗乾坤和康庄大道,给前行者以正确指引,殊为不易。兹篇所论,实为草草,或有取焉,则什一亦幸甚也。新闻之“新”,首先在时间概念上,细分则有时效与时机两层涵义。许多新闻定义,都从时间概念入手。陆定一先生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胡乔木先生说:“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宁树藩先生说:“新闻就是:经报道…  相似文献   

14.
吕游 《黑河学刊》2010,(1):61-61
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范畴。新闻价值的发现以社会文化环境为其本源。从历史的观点来讲,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人们的价值观亦不一样,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就不一样。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新闻价值观不同。新闻价值的最终标准,应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这是新闻社会价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张驰 《魅力中国》2013,(9):24-24
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效性、重要性、真实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而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效性是一个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特征,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易碎品”,似已成为新闻理论著述家与新闻实践者们的传统称法,虽很少有专业研究的文章,但确实已成为对新闻作品性质、特征、作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新闻作品就总体说,是否是易碎品,是一个联系到对新闻作品的价值生命、特征、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完整评价,并进而影响新闻实践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新闻界的一位著名人士曾说:“习惯的说法是,新闻是易碎品。我不大苟同。新闻在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轨迹固然是:历史走过一天,它便跟着翻了过去,对于今天,它是及时雨;对于明天,它是风向标;对于昨天,它无意要创下永久的…  相似文献   

17.
车琦琴 《魅力中国》2011,(12):201-201
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认为,网络媒体新闻在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发展,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由于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成为新闻工作者追求的一种文体.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不仅具有新闻的特点,而且,由于形式新、信息量大、直传价值高、审美价值高,所以,应当比一般新闻更加具有新闻性,其写作难度也较大.写好“现场短新闻”,虽然取材很重要,题材必须深刻、全面、真实、新颖,但具备这些要素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现场短新闻”,还需要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即有特色.根据多年来访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诉求“现场短新闻”的持色:第一,“现场短新闻”应有强烈的现场感.顾名思意,现场短新闻,必须是…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理论的内涵,解析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合理因素及其历史局限性,论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现代价值:这一学说对于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