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文学关系渊源久远。千余年来,大致可以看出三段明显的变化来。以日本文学而言,明治中期可以看作分水岭。之前的一个较长时期,主要是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影响非常深广;之后将及一个世纪,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开始产生影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国文学之间互为影响。这一段关系,又有两种情况:六十年代以前,似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较为显著;七十年代以后,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为突出。这种变换,是和两国千余年来所处的复杂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导言中俄两大邻邦,均非移民国家,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却有几万、几十万人口的双向流动,其中既有合法移民,也有不正常的如无国将侨民者现象。研究中俄侨史,必然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东北地方臾、俄国来、苏联史及中俄两国关系史诸方面;研究的对象也必然会扩大到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动。中俄讲情与其它国家移民史比较,有它独具的特色。本文就旅俄华人的构成、中东铁路及“中东路事件”的影响、无国籍侨民的卢生及其子女、滞留在俄国之华人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旅俊华人的构成纵观世界侨史,侨民背井离乡主要是为求谋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俄国意象派诗歌源自美国意象派诗歌,继承了其主要特征与风格,又结合了俄国自身的文化和语言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较之美国的意象派诗歌,俄国的意象派诗歌有其优势和闪光点,也有其不足和缺憾,从而也就注定了其在璀璨之后迅速陨落的命运。然而,总的来看,俄国的意象派诗歌仍可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绚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发展以及合作的体现。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经贸往来的程度也就不同。中国与俄国都属于社会主义带领下的国家,因此经济结构多有相似之处,所以一直经济往来,互帮互助,团结友好。但是两国在经贸往来之中的关系有发展的较快的时期,也有发展的较为缓慢的时期,本文针对中俄两个国家间的经济以及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并论述出促进中国与俄国经贸往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雍正时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时期,在康熙年间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年间清政府使团两次出使俄国,开创了中国官方使团出使欧洲的先河。《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不但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而且为中俄两国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阮玉明 《魅力中国》2011,(8):236-237
本文主要从两国社会背景、受现代性影响的主体及方式以及作家作品等平面去考察两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从而指出其异同之处。两国文学现代性主要来源于西方文学,其使得中越新文学运动突飞猛进。在接受西方文学新的品质和形态的同时,中越文学有创造性、选择性地模仿和吸收并一直保留着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贾俟萌 《黑河学刊》2010,(12):39-40
传统服饰与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密不可分。婚礼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庄重而又喜庆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从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服饰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具体为服饰的颜色。图案体现的思维,审美观的相同点及差异,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普希金在综合前辈诗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韵美。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安德烈·库尔布斯基是十六世纪的大贵族、政治家、军事统帅和作家。他曾是伊凡四世的近臣,是"重臣拉达"的核心成员之一,1564年任立窝尼亚战争俄军统帅时叛逃至立陶宛。他的叛逃对沙皇实行特辖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一生著作颇丰,致伊凡四世的书信与《莫斯科大公传》是十六世纪俄国政论题材文学的经典作品,是俄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他具有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些特征,为后世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提供了铺垫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歆雪 《魅力中国》2014,(10):77-77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文化在江南。至于北朝,所谓“五胡十六国”,在人们心目中,文学文化,一片沉寂,人也质木无文。北朝文学,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薄弱一环。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隋唐文学的发展,与北朝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北朝文学奠定了隋唐文学繁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语言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中俄两国因地域、 气候、 历史等因素不同形成了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诸多差异, 因而给俄汉翻译活动带来巨大的阻碍.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化过程, 也是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的桥梁.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俄汉翻译者既要熟知两种语言, 又要了解两国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段鸿  李骏 《亚太经济》2007,(5):60-63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理念的概括与精华。从深层次考察,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所属国家的民族文化,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典型。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回顾了两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及文化特性,进而指出美日两国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构建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  相似文献   

15.
将文化研究描述为文学研究的转向或发展,不仅有损文学研究学科建制的严肃性,同时也必然挫伤文化研究锐利的社会批判锋芒.通过厘清文学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文学研究这两个观念,我们可以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6.
"诗可以怨"与"物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可以怨”与“物哀”分别为中日诗学中传统而重要的观点、理念。由于日本文论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这两个诗学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即对幽怨情感审美价值的确认与追求上的相近相同;另一方面,因自然、文化环境的差别,造成这两种观点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学传统及美学追求。辨析与了解之,为我们确切把握中日民族各自的独特面貌,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朗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十月革命前后,有大批人员逃亡国外,其中有不少是知识分子。生活在我国远东地区的俄国侨民们,把保存和弘扬俄罗斯文化作为使命的同时,积极接触、了解所居住国的文化,想方设法向国内人民介绍东方文化,用自己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认识和理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蕊 《黑河学刊》2014,(3):20-21,37
19世纪是俄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它又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产生自己独特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以独立而独特的面貌向全世界表现自我魅力。基于此背景,19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著名作家,他们促使俄罗斯文学真正的迈向世界,由此各国开始了解俄罗斯及其文化,感受俄罗斯深奥的思想。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出宽广胸怀、普世情怀、女性气质等"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9.
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日本和日本语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日语和汉语及其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探讨、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两国语言并非同文,文化的差异也很大。了解和认识这种差异有益于日语的学习和跨文化研究及促进发展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隋朝时期,古代日本的朝贡目的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以前的寻求中原王朝的庇护变为从中国移植先进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文物制度,朝贡的动机从政治角度转到了文化层面,从而使得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为以后两国的交往打下了一个基调,为唐朝时期两国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