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苏琳 《中国经贸》2012,(16):145-145
由于国有资产的在转让过程中大量流失,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也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资产评估行业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的资产评估法草案中规定,“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和公共利益,并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一规定将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
李铮 《产权导刊》2014,(1):48-49
正股权转让相比实物资产的转让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活动,转、受让方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平等保护。本文试以国有股权转让为例,粗略探析受让方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规定,国有股权转让是以依法评估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者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确定挂牌转让价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作出的委估资产评估价值,是截止评估基准日的价值。实际上,公司资产始终处于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胜 《魅力中国》2013,(17):50-50
实例: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一下属分公司整体转让给受让方,转让时,资产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部分数据如下: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4291万元,存货140万元。转让后,当地主管地税部门认定该公司的转让行为是资产转让,向该公司下达税款催缴通知书,销售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214,55万元,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资产拍卖转让中对“一人竞拍”的质疑 在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转让)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充分体现市场化处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透明、竞争、择优”的优势,大多选择了公开拍卖等市场化处置方式。但由于我国的资产处置市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13,(8):76-77
<正>境外资产评估,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发展,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积极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并购、转让行为也随之增多。如何做好境外国有资产评估业务,成为中国资产评估机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评估机构面临新要求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资产评估业对于境内特别是涉及企业国有资产的业务  相似文献   

6.
连炜  徐莎 《产权导刊》2013,(10):69-70
产权交易市场的创新是长期以来全国产权交易机构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产权市场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的“业务板块”:第一板块是国有股权进场,以“三号令”出台为标志:第二板块是国有实物资产进场,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2002年开始从事国有实物资产进场工作,十万元以上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一律进场交易;第三板块是国有资产使用权进场,目前国有资产招租创新业务在全国产权交易机构逐步扩散,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7.
正只有在准确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才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监管企业国有产权,在国有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过程中运用好价值评估的方法,分析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土地问题、无形资产评估问题、评估委托人问题以及评估环节中缺乏监审的问题等评估难点,保证国有资产转让的公允性,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统一规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国资委日前发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国有产权转让价格应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对涉嫌侵犯国有资产合法权益的,国资监管机构可以要求终结交易。  相似文献   

9.
龚平 《上海国资》2004,(9):43-43
上海的资产评估机构分A、B、C三级,房地产评估分为A、B两级,如何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每个机构的必修课,作为上海天瑞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这样一家双B级机构,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评估作为一种社会性和公正性执法活动,在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抵压贷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所谓资产评估,就是对资产某一时的价格进行估算。它是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的目的,遵循公允性原则和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资产评估必须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即要求资产评估摆脱业务当事人利益的影响,评估工作应该始终坚持独立的第三者立场;二是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中排除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这里主要是指不动产,下同)是我市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随着国有企业的逐步改制,我市市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全部国有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50%,而2002年底财政部的统计是33%多一点,这么高比例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年度统计制度和产权登记制度。制定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资产评估和处置等方面的办法,但是行政事业性资产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固有的缺陷,也就是深层次的产权问题还没有解决,这就决定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至2.01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09316.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3149.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6167.1亿元。这些国有资产分布于各地方各行业的17万多户国有企业中。如何管理好和使用好这些庞大的国有资产.成为我国当前能否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05,(7):6-7
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和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A级资产评估机构资格证书,是目前上海地区最具规模和专业水准的评估机构,也是全国著名的资产评估机构。公司董事长王小敏先生任上海新一届资产评估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14.
<正>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载体和基础。为了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规范企业改制工作。一是要依法评估企业资产。资产评估是企业改制工作的必须程序,也是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要按照"真实、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原企业性质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的评估。国有企业应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具有法人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承担法律责任;集体企业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产权交易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国家关于国有资产进场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物资产进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显著成果。部分省市及产权交易机构,针对企业实物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涉诉资产进场转让的制度也陆续出台,"国资全覆盖"正在诸多产权交易机构成为现实,一个个实物资产的"沃尔玛"正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国有资产评估是保障资产公允定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国资监管的重点。其中,针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国务院国资委于2005年出台《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12号令”)规范,而对于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的资产评估,财政部出台《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本文将以常用的12号令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某化学公司提供给收购方的有关产品生产技术、市场占有情况以及专利和专有技术资料,通过组织专家对该公司生产现场实地考察和资料核查,综合各种技术评估的优点,制定出双方可接受的评估方法,得出了双方认可的评估结果。对企业收购、转让活动中如何做好技术资产评估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达 《北方经济》1995,(6):44-45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及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能正确反映和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量,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国务院于1991年颁发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最高级别的法令,企业土地使用权变动评估的法律依据是《办法》及《施行细则》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清产核资中的有关资产重做规定。  相似文献   

19.
1.清产核资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家底不清”现象较为普遍,在改制中由于客观上时间较紧,一些企业或只清查账内资产,放弃账外资产的清查,或重视实物资产的清查,忽视对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债权、股权的清查。主观上有的企业领导一味强调“轻装上阵”,清查时有意“留一块”,造成纳入清查的资产范围不全。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评估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中介服务活动,是对资产某一时点的价格进行评定估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要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就要求以国有企业为依托,加大企业改革、改制、改组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价格,防止产权变动中国有资产权益受到损害,国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评估制度。本文拟就从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图讨论完善我国国有资产评估制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