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美国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争议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正式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这一法案的出台是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充分暴露、欺诈案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加强监管、坚定投资者信心的政府举措.《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  相似文献   

2.
邢铁英 《浙商》2006,(11):35-35
事件: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后.9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公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文件.规定: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自该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必须建立起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在2007年7月1日文件正式生效后,上市公司均要按要求披露内控制度制订和实施情况。据称.里面的一些要求甚至高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7月15目.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被比较广泛地认为是“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出台的前兆。十分巧合的是7月15日正好是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生效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张军  秦江萍 《商业研究》2012,(6):140-146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美国随后通过了萨班斯法案,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萨班斯法案对美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造成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多个层面分析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以及我国内部控制现状,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1年美国爆出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随后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提出了强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去探讨该法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在阐述了<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后,分析了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会计人员收集、整理、加工会计数据并进行检验之后,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了作出更加有效的决策,切实需要较高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却存在大量失真现象,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则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的现状,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最后借鉴《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先进经验,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银波 《商业会计》2011,(30):59-61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应对措施,美国率先出台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SOX法案),拉开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序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普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不同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报告提出了要求。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但是效果却不乐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参差不齐,自愿披露动力不足。本文选取2010年沪、深两市A股103家交通运输板块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COSO报告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诞生以来,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日趋增多,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然而我国学者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信息披露的研究并不系统、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希望通过研究、总结和提炼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信息披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出了强制披露要求。本文对2016年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付秀丽  崔璇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237-23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从而不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要求。而在安然、世通事件之后,美国更是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苛刻的限定。首先从该法案出台的背景介绍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内容,接着探讨了SOX法案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内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2年美国布什政府出台<萨班斯法案>到2009年7月1母,号称中国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就在此期问,发生了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值得对企业内部控制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出台了各自的《内部控制指引》,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披露。上市公司对于该指引的执行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在对比分析我国2006年前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丹骅 《现代商业》2011,(12):259-260
美国爆发"安然""世通"财务丑闻后,美国顺势颁布萨班斯法案,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掀起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热潮。本文对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对中国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然而,自2001年底美国相继爆发了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有效性造成了冲击。据此美国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A)来整肃资本市场,其中,404条款要求公司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披露报告,且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该报告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4.
《萨班斯法案》对构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严厉要求 由于美国安然、世通爆出举世震惊的财务欺诈丑闻,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30曰通过并颁布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该法案被认为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最严厉、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法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首次借鉴美国SOX法案和COSO报告内容,确立了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为核心控制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先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这是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里程碑,对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防范上市公司舞弊风险具有重大作用。结合美国SOX法案内容,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芳  刘春兰 《市场论坛》2006,(12):37-37,36
美国萨班斯法案已于2006年7月15日正式生效,由于该法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同时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管理层对内控系统的完善和落实负责,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刑事责任,因此对在美上市公司及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上市公司产生极大影响。同时法案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确定内控框架和内控要素,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钊 《商业会计》2008,(8):34-35
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发行者将公司财务经营等信息完整、及时地予以公开,供市场理性地判断证券投资价值,以维护股东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从会计管制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可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强制性披露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内容。自愿性披露是企业自愿披露在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所作的最低要求之外的内容。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披露的范围。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信息披露可以从决策有用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内容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披露成本、投资者对所披露信息的应用能力等方面来确定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李颖超 《商业科技》2014,(16):58-59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上市公司面临了许多的挑战在内部控制上,在“中国航空油料”、和“三鹿毒奶粉”等事件被曝光之后,不同程度的财务舞弊、欺诈丑闻令人膛目结舌。许多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漏洞和不完全被暴露出来。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相继出台的文件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及其配套指引等的完善下不断的规范前进,如果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就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所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是一项重要且值得的课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在内控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合理改进意见,期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伊丽 《商业科技》2014,(32):118-119
伴随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知名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让政府监管部门、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密切关注。针对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我国监管部门在2008年和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和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从而针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贺少军  吴岚 《现代商业》2008,(3):164-164,163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2007年12月2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其中不少地方借鉴了美国国会2002年出台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主要应遵循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502条款—“公司对财务报告责任”和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国内上市公司可以设立首席审计执行官,由其领导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并对董事会负责,以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审计,进而增加上市公司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