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邮区中心局分拣封发体制的思考重庆市邮政管理局袁祖伟丁群生邮件分拣封发是邮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邮政干线邮路连接和支撑的各级邮区中心局的邮件分拣封发,在邮件传递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的过程中,对邮区中心局邮件分拣封发体...  相似文献   

2.
从9月1日开始,全国邮政大网普通邮件(报刊除外)分拣封发关系再次进行调整。记者从国家邮政局网路运行部得到的消息说,这是近几年来全网进行的第三次调整。中国邮政在1998年、2000年曾两次对全网实施邮件分拣封发关系调整,弱化了县局分拣封发功能,初步形成了以邮区中心局为基本封发单元的封发体系,并按直封标准核定三级邮区中心局出口邮件封发格口,初步实现了出口邮件的适度集中。几年来,各级邮区中心局业务功能逐步到位,邮件处理中心陆续建成,邮件三状化、容器化改革顺利实施。那么,为什么又要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这…  相似文献   

3.
推行中心局体制与调整邮件分拣封发结构辽宁省邮电管理局邮政运营部张俊山刘岩赵铁良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就是要增强邮件的集散功能,减少邮件处理层次和环节,实现中心对中心互封的封发关系,使中心局的业务量具有一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下面结合我省邮政通信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成  王凡 《中国邮政》2004,(7):52-53
近几年来,随着邮区中心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及全国普通邮件分拣封发关系的调整,邮件业务处理进一步集中在一、二级邮区中心局,充分发挥了邮件处理中心的先进设备及生产流程的作用。但也有一瓶颈之处——即邮件的开拆及封发环节,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2007,(3):I0008-I0008
乌鲁木齐邮区中心局是中国邮政确定的新疆境内的二级中心局,目前的在册职工985人,固定资产3.06亿元.主要承担着全疆及本邮区干线、省际干线、邮区间干线邮件的运输.分拣.经转、集散任务。令人自豪的是.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具有先进技术的邮件处理中心的投产运行.提高了新疆地区邮件的集散、经转、分拣封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合理调整邮件分拣封发作业组织加快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的步伐○牛志海○随着邮区中心局体制的实施,基于原有网路体制的邮件分拣封发关系已不能适应邮政全网合理作业组织的要求,在邮区中心局体制下,重新确定全网分拣封发关系已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调整邮件分拣...  相似文献   

7.
王凡 《中国邮政》2004,(3):56-56
目前,随着普通邮件分拣封发关系的调整,普通邮件的处理已集中到一、二级邮区中心局,初步实现了普通邮件处理的规模化,形成了以一、二级邮区中心局为核心的网路运行结构体系。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优化、调整省内网,已成为提高网路运行效益和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韩家永 《中国邮政》1994,(3):30-32,34
邮件的开拆与分拣封发韩家永邮件袋套的开拆邮件袋、套的开拆是分拣部门收到邮袋后的第一道工序。开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核点袋、套内装邮件是否与清单所列相符,检查邮件是否符合规格要求,有无差错。然后区别邮件种类、分清本口、转口,及时将邮件送给分拣环节,保证分拣...  相似文献   

9.
实施中心局体制后封发关系的调整邮电部第三研究所姜洪良我国实施中心局体制后,对现有的封发关系将作一定的调整,以适应邮区中心局之间互封为主体的邮政网路结构体制的改革。本文主要围绕邮区中心局体制实施前后邮件封发关系的调整予以研究。封发关系是对邮件集散途径和...  相似文献   

10.
邮件分拣封发是整个邮政通信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构成邮件分拣封发通信生产活动,必须以确立一定的分发网路组织为前提。邮件分拣封发网路既是整个邮政通信网路的组成部分,又具有它特定内容,是与整个网路相联系而相对独立的网路体制。邮件分发网路设计组划的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邮件迅速、准确和安全地传递,提高通信效能与经济效益,建立和维护全程全网通信秩序,都有着直接重要关系。因此研究和完善邮件分发网路组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邮电管理局,根据邮部(1997)575号文件精神,在进行邮电分营试点中,结合本省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省邮政通信网初步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效。一、改革分拣封发关系他们抓住邮件分拣封发这个邮政通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历史上一直沿续下来的由各市、县分支机构分散分拣封发处理的出口邮件,全部改为各分支机构直封到市、县局,再由市、县局统一装集装箱(信盒)发省内干线汽车到海口邮区中心局集中进行分拣封发处理;进口函件海口邮区中心局也是集中处理并做到按投递局的实际需要设…  相似文献   

12.
从1989年邮政分拣封发体制改革至今,邮政出口分拣封发已由过去以县局为集散点,进口以省会市局为集散点改为现在进出口以中心局为集散点的封发经转体制。报刊发行也在部分中心局试点推广。这种体制对于减轻省会局的压力,简化县局的封发,减少邮件分拣封发层次,加快传递速度都有好处。当前,如何提高对邮政中心局所处地位的认识,强化部、省对中心局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整顿和优化中心局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充实管理力量,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浦东邮件处理中心是全国七个一级邮件处理中心之一,主要担负华东地区各类邮件的经转及上海邮区各类邮件的分拣封发任务,在全国邮政通信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为:转运总包分拣封发,包件、扁平件、信函等各类普邮的处理。上海浦东邮件处理中心工艺技术改造工程是国家邮政局的重点建设项目。从规模、投资、设备先进性上看,仅次于广州江高邮件处理中心,但工艺流程上二者各有特点。对项目的建设,国家邮政局领导明确提出:“工艺设计要突出上海的窗口作用,按照‘三状化’、‘容器化’和‘条码化’的要求,着力提高科技含…  相似文献   

14.
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组划高效地区邮政网锦州市邮电局李墨林本文拟就锦州邮电局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建设高效能本地网的实际,作一些粗浅的说明。一、实施中心局体制思路的形成锦州邮区中心局对其所属的四个县局,包含全部81个投递局所之间建立了邮件直封关系。即由原来的进出口邮件按市局一县局一支局的三局管理方式,改变为市局一支局的二级管理方式。在这种体制下,县局对市局处于与支局同等的地位,是邮区中心局系统内的一个独立的邮件出口局和投递局,所担负的支局进、出邮件封发职能已不复存在。锦州邮区中心局体制思路的形成,是依据部现行邮件分拣封发关系的标准。认为现行的邮件分拣封发关系,不但使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是一种可能,而且应该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现行的邮件分拣封发关系规定:外省寄发县局及所属支局进口邮件要害达市局经转,而其出口邮件也必须通过市局集中处理出口,即县局除省内的邮政快件以外,对其它各局已基本上没有邮件封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支局的进、出邮件再由县局封发处理不但没有什么实际效用,而且是一种不必要的占用邮件处理时长和无效的劳务投入。同时将紧缩的这一段时长,提前接续到下一环节,就可能在加快邮件全程处理时间方面产生效用。因此,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根据邮局与海关的有关协议 ,进口国际 (含港、澳等地区 )的平常小包、挂号函件、保价函件、保价包裹等经海关验证后应当征税的邮件 ,由邮局在投交邮件时 ,向收件人代为收缴。其代收税款的处理手续为 :1 .分拣封发部门(1)开拆清点核对。市、县局分拣封发部门收到进口验关应税邮件时 ,应根据相关封发清单副份进行开拆。开拆时 ,应先点清总件数 ,并核对封装是否完好 ,然后根据附在袋内的封发清单逐件逐项核对 ,并检查应税邮件是否都附有相关税证收据联。(2)编列邮件接收号码 ,登记“窗口投交国际邮件接收登记簿”一式两份。(3)分发送交窗口…  相似文献   

16.
综合网与复合网顾联瑜我国邮政网的结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各类邮件混合运行的综合型网路结构。从邮件的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到投递,基本上都是各类邮件汇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和运输。邮件按性质分为:信函、印刷品、包裹、报刊等,不是按传递速度分类,因此...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邮电管理局根据邮部(1997)575号文件精神,在进行邮电分营试点中,结合本省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省邮政通信网初步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效。1.改革分拣封发关系他们抓住邮件分拣封发这个邮政通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是我国邮政通信网路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实现邮政通信能力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还是对现行邮政通信组织制度和作业方式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加快邮件传递速度、提高全网效益的有效途径。邮件分拣封发是整个邮政通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行邮区...  相似文献   

19.
刘晨 《中国邮政》1994,(11):28-29
对组成通信网的邮政营投局所、各级邮件分拣封发中心、邮政网路组织及邮政运输系统的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法,提出邮政通信网规划经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政》2010,(10):9-9
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全面推广邮区中心局间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的通知》和《关于一、二级邮区中心局间大件包裹邮件实行散件外走封发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推广邮区中心局间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和“一、二级邮区中心局间利用干线直达汽车邮路带运至进口中心局的部分大件包裹邮件试行散件外走封发”已经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