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著述很多,但都没有从自然收入差距的视角来深入研究。以自然收入差距为收入差距缩小的收敛极限值,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形成收入差距的变量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有效资源流动、比较优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如果有效资源得不到及时流动或不流动,则经济体不能把有效资源转化为比较优势;而在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各经济体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均衡态势,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并使收入差距越来越远离自然收入差距。因此,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因为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促进有效资源的流动的各种“软性”和“硬性”措施;在有效资源不断充分流动下。收入差距将收敛于自然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摘要】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公平的情况下,教育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目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城乡教育差距造成人力资本差距,随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专有性都在增加,个人收入水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差距,并将这种差距扩大到未来城乡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等方面差距。大量研究表明,城乡教育差距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农村民间金融是衍生于现行金融体制之外的一种金融资源.合理培植与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发展小额农贷组织、设立村镇银行、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是培植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特征,且有向北京集中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首都特殊的政治地位、医疗行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北京对周边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虹吸效应”。缩小京津冀经济水平的差距,实现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探索卫生人力合理流动体制是推动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基础资源理论为依据,构建以顾客资产为导向的营销资源分配模型,以客户资产增值为目标,合理有效地利用营销资源,实现营销资源分配与企业营销战略的统一,从而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建立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在十五和十一五的大部分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家税收的增速却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重工业化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值和谐社会的构建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我国同时提出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谈了信息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7年重庆市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户籍制度、地票制度、“三权”抵押融资等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利用合成控制法分析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没有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的降幅为12.7%,而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实际降幅为21.8%,即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使其城乡居民收入比多下降了0.37.可见,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通过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资源错配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破除对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本、土地和资本等稀缺的农村资源却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威胁到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遏止农村资源流失,必须完善教育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刘祯 《全国商情》2007,(8):80-8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对我国来说,农村人口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其就业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广大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笔者通过对1989-2005年的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的比较发现,城乡收入的差距是在不断增大.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人口流动越多,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但经典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悖论,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和工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会对农业的机械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越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越多,越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非农业收入"对"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提高农用机械工业的经济效率,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模式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而忽略了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就人力资源会计如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展开探讨,分别从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评估等展开论述,并认为只有将人力资源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人力资源会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富集区是指拥有较高丰度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暂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一类区域。其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经济不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农业和资源采掘业为主;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结构上的单一性、"国富"与"民穷"的矛盾性、自然条件的恶劣性,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推动力、实施方式、实施路径、实施重点、实施主体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力资本的主要载体。高等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高等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已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因此 ,要进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日益感受到人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于是确认和计量这种资源的人力资源会计应运而生,但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也并非易事。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系统的完善和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鹿爱莉  张华 《当代经济管理》2003,25(5):30-34,81
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优越性和局限性及矿产资源资源化管理的内涵、必要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资源管理的经验,根据矿产资源的特性和我国的国情,认为只有将矿产资源的资源性管理和资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矿产资源的目的,同时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咸经济圈"的建立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咸经济圈"是陕西省产业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是西安市与咸阳市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市的资源配置状况,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文章在"西咸经济圈"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咸经济圈"建立的原因,阐述了其对两市资源配置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西咸经济圈"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减少两地经济增长的不公平性以及树立全面开放的市场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要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就必须创造条件促进馆员的学习和提高,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图书馆的工作岗位,在图书馆分配制度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生态价值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水资源的性质、传统水资源价值观和水资源的生态作用 ,提出了水资源的生态价值的概念 ,并从水资源生态价值的表现形式、生态价值量和生态价值的实现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资源价格形成基础与资源价格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形成资源与资源价格问题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价格形成基础迄今仍未解决有关.从资源价格形成基础出发,科学确定资源价格形成要素,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并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得资源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是我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