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水墨艺术不单纯是笔墨所表现的形象,更多的是绘画者才情的流露。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罗国玮致力于研读哲学和美学,在注重对传统中国画研究的同时,敢于打破传统、另辟蹊径。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涌动着无处不在的激情。画作中富有生命的线条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梦幻般的境界,无不折射出他鲜明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2.
刘磊 《走向世界》2012,(13):72-73
朱仕明先生,我早已闻名。他的书法和山水画都很出色。他从沂蒙山走向了北京书坛画坛。他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双会员资格的书画家。他以书法和绘画名世,是因为他的艺术总带着特有的诗性和强烈的个人气息,形成了一种独具气魄与内涵的笔墨语言。  相似文献   

3.
王昭 《魅力中国》2011,(20):302-302
在世界上各类绘画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用线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既借鉴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用笔的各种表现方法,又结合了绘画的造型表现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写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结晶。本文论述写意笔墨之“写”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并探究画家“写的主观意向与心路历程”以及引发新时期人们对写意笔墨之“写”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何成 《走向世界》2010,(13):72-73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是可以由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承载,所以对古典人物画的钟爱,一直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家难以释怀的一个情结,历代画家除表达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外,都画了不少以当时的艺术审美来审视古人、表现古人的绘画作品.山东画家卢洪刚一直笔耕于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2005,(12):128-128
谢天赐1980年开始版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美展。他从1990年开始专题研究中国水墨荷花艺术。学养智慧、笔墨精神仍然是当代水墨画家构建的属于自己的语占所需的要素。他从八大山人、百涛、齐白石、张大千和吴冠中等名家的艺术手法中吸取创意,导入自己的笔墨艺术之中,善能从物象描绘与内心情感抒发结合,通过重组构图、平面构成、水韵、墨色、色彩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水墨艺术语言。作品布局饱满,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人的眼里,画家堂图图东方都是一个怪异的人,连同他的画作。而他在少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绘画票赋,美术学院的学习时光加上二十年来辛勤的耕耘探索,使他对艺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份独特是难能可贵的。细细品赏他的画作,可以看出他创作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创新,是“自家法”。而他平时也有一种“我用我法、何顾他言”的倔强与执着。  相似文献   

7.
不了解过去,就无法预知未来。不珍惜现在,就没有未来。当代青年艺术家邢罡,勤奋而善思。他的笔墨随时代而动,情感随绘画发散,艺术观念随心界升华。  相似文献   

8.
《东方经济》2004,(9):62-65
这几年,旅美画家劳继雄的山水绘画在艺术市场开始受人关注,嘉德、中贸圣佳以及崇源等知名公司都先后推出他的作品拍卖,受到一些收藏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在星海广场百年城雕上,有一双清晰的脚印,这是大连晚报离休老干部、画家隋军同志的足迹,这足迹深刻、踏实、坚定、厚重,正如隋老充实的人生,也恰似他60多年的艺术追求。隋老离休后,始终关,心报社的发展,同时潜心研究实践书法和绘画艺术,孜孜以求,厚积薄发。今天,他的画展开幕了,  相似文献   

10.
郑伟 《魅力中国》2010,(3X):216-216
元代是文人士大夫画家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时代元代绘画基本上划分为两大命脉:一为南宋的绘画传统;二为以文人画家为中心的抒发本真性情的文人画。其中,倪瓒的"逸气"和"逸笔"思想最具代表性,以求得内心精神的寄托与消解,从而较大地推动了艺术传达中偏于"逸"的表现,崇尚自然,抒情达意。元代画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笔墨表现所发生的"气韵生动"这一完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广荣 《魅力中国》2014,(21):91-91
绘画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绘画语言不同的运用,就会创作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绘画能够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艺术的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徐恩存 《走向世界》2010,(25):72-73
花鸟画家张德刚的作品近年来日益引人瞩目,其原因在于画家在这一传统的绘画样式中融入了现代情感因素,颇具“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另一重要之处是,画家的激扬的笔墨入画,一扫苍白、病态的旧文人对笔墨的把握心态,为画而注入了清新的气息。他为自己的花乌画营造了整体的抒情氛围,从自然的生动中提取活力。  相似文献   

13.
桂花 《东北之窗》2011,(17):88-89
葛炎是一位军旅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大连画院画家,辽宁省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葛炎在苦学传统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文化资源中吸收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符合传统审美又具有当代价值的新都市水墨艺术。 葛炎长期致力于对中国画传统语言框架结构的突破与拓展,同时运用了西画的透视明暗等技法。在他的全新的表现机械构件类的《流逝的空间》、《里程》、《时光》等作品中,以高度写实的笔墨方式进行塑造,背景则以水墨氤氲的自然肌理来形成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翻何兰坐的牡丹画集,在欣赏中涌现出享受艺术的快感。一股股清风飘洒牡丹的淳香,一朵朵牡丹展示着千姿百态,这多种的舞姿是她特有的语言,在述说着艰辛与幸福,述说着平静与风雨,述说着追求与奋斗…… 牡丹是人们喜欢的花,也是人们借以比喻美好的物象。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画家们都以自己的笔去绘制牡丹,描绘风情,历代画家们都在追求自己的风格,探索自己绘画的个性。从何兰坐的绘画道路看,他也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 何兰坐绘画出的牡丹,是在学习前辈,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突出特点是情融于物象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班牙肖像画家委拉斯贵支的生平和他取得的肖像画成就,通过其代表作品分析了他的肖像画艺术特性。指出委拉斯贵支的绘画多数是肖像画或者群像,这些画具有别具一格的自然和现实特色。他坚持写实主义原则,注重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地高贵与平实。他的艺术具有民主、民族和批判的色彩。他一生坚持真理,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铭":真理的画家"。  相似文献   

16.
李月辉 《魅力中国》2010,(9X):189-190
蒋兆和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大师,他的伟大作品《流民图》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作的最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他以水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为人生而艺术"为信念,坚持"为民写真"的艺术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感觉感受生活,关怀人情,为人们留下了一幅幅真实耐人寻味的作品以及他崇高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独具面目,故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最具典范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承载丰饶的中国文化内质.面临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及现代人迅疾、焦躁的生活,创新乃为当代中国山水绘画所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既需继承中国画传统优秀笔墨形式,又需画家博古通今,以增学养,更需怡情悦性,滋养画家人品.再次,若使画面不落恒溪,写生亦于创作其功尤伟,写生可积累、丰富创作素材,使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8.
郭玲玲 《魅力中国》2014,(23):93-93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 ard,1868-1940)是19世纪末巴黎最活跃的艺术团体纳比派的代表画家。看维亚尔的画,我们首先便会被他明快、斑斓的色彩所吸引。惊叹于他那和谐的色调,他以朴实的艺术视角观照生活,描绘出生活的诗情画意,维亚尔的油画,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敛的情感、画风的含蓄及语言的自然、朴实,具有独特而和谐的艺术魅力。画面充满华丽和谐的色彩,使画中的人和景完美的溶于一体,带给人诗意而和谐的美感。笔者从油画语言的抒情与含蓄,绘画造型单纯而写意来分析维亚尔绘画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19.
明代花鸟画家徐渭,一生坎坷多变,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一生之状如他诗中所言:“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徐渭的花鸟绘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徐渭的存在使得明代画坛生出了耀眼的光彩,由于徐渭的存在,中国的水、墨花鸟大写意体派得以真正的确立,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代花鸟画家徐渭,一生坎坷多变,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一生之状如他诗中所言"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徐渭的花乌绘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徐渭的存在使得明代画坛生出了耀日良的光彩,由于徐渭的存在,中国的水墨花鸟大写意体派得以真正的确立,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