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根贤 《当代财经》2003,(11):41-43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尤其是成为WTO成员国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跨国纳税人的避税活动不仅出现了顺向避税,而且出现了逆向避税,即双向避税。本文主要是对双向避税的概念、特点、避税的主要方式以及双向避税在我国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和判断,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涉外企业的逆向避税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涉外企业避税表现出逆向性特征,严重损害我国的税收利益和合营中方的利益。必须针对涉外企业逆向避税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反避税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逆向避税     
一、逆向避税的概念一、逆向避税的概念一般认为,避税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那么,何为逆向避税?逆向避税是对国际税收领域里客观存在的一种避税现象的形象描述。在国际税收领域里,跨国纳税人常常是尽可能避免高税管辖权,而进入低税管辖权,以进行国际避税。但也客观存在着这样一种避税现象,这就是跨国纳税人避免低税管辖权,而进入高税管辖权。由于避免高税管辖权而进入低税管辖权所进行的国际避税是顺向的,这里所讲的避免低税管辖权而进入高税管辖权则刚好反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我国加入 WTO,必然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参与到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因此 ,如何防范外企避税成为税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外国企业避税的几种常用方法 ,分析了外企避税成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范外国企业避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辑 《经济纵横》2012,(2):102-105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普遍存在利用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规避我国外汇管制、独享合营共同利润、平衡综合税负、套取母国政策利益、利用国别税制差异、规避汇率风险、规避政策性风险、利用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漏洞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企业避税是我国税收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避税方法与技巧的归纳总结或者避税治理的对策研究方面,而对于企业避税内因问题则关注不够。文章认为,深入研究企业避税内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避税行为,而且还能够为避税治理问题提供基础性依据。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研究思想,论述了企业达成避税内因所应当具备四个机制,即合理的委托—代理机制,有效的税收利益发现机制,完备的利益权衡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输送机制,从而在避税"经济人"企业的塑造及其避税内因形成的揭示方面作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已成为我国目前涉外税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避税的主要表现形式,阐明了避税的危害,提出了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清萍 《技术经济》2010,29(3):54-59
本文采用边际分析方法,从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探讨了跨国公司集权模式下的双向避税机制以及税务部门对其的监管。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中间产品的转让定价顺向避税和逆向避税行为分别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在不同情况下,作为母国和东道国的税务当局会选择有差别的转让定价监管力度和合作态度。最后,提出我国税务部门监管外资和内资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随之也产生了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主要是通过转让定价手段和利用税收优惠方式进行的。避税活动减少了我国的财政收入,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为此,我国可通过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务征收管理和国际税收协作等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反避税,从而清除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土壤,使之在我国能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逆向物流这一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重视,西方国家许多连锁超市已把逆向物流提高到战略高度,作为提高供应链物流整体绩效、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的重要战略。但我国多数企业都把逆向物流当作负担消极对待。通过对逆向物流构成和环节分析,作者认为逆向物流不仅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也给企业带来战略价值,并从逆向物流体系构建方面提出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的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的税收大环境越来越好,税收正逐步走向法治,依法治税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新税制实施以来,税法得到统一,税权相对集中,规范了减免税,取消了各种越权减免税和随意减免税现象。淡化税收任务,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使得纳税人的风险越来越大,企业更迫切需要了解税收政策信息,做好税收政策的预测。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新税法的实施、企业避税的特点以及企业合理避税的方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蔚 《经济师》2006,(9):261-261,26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企业避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日益突出,如何建立和完善反避税机制成为我国税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文章在明确避税性质和阐述现时期避税主要方法及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反避税的现实意义,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反避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反避税机制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及滥用优惠政策等手段避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本文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且出口目的国与我国的税率差越大,转让价格偏离公平交易的价格幅度也就越大.(2)企业的避税程度因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避税更加严重,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严重.(3)税收协定作为针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文章从避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我国当前反避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孟红 《经济纵横》2007,(9):35-38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及滥用优惠政策等手段避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本文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建安 《当代经济》2011,(13):126-127
企业利用税法政策的漏洞进行各种形式的避税已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外资企业,其避税手法越来越高明,致使国家税收每年都有较大的流失。笔者针对当前如何加强企业的避税审计作出探讨,旨在寻求有效地审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玉 《经济师》2009,(6):50-51
新企业所得税法一大亮点就是第一次引入反国际避税地避税政策,在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其实际作用发挥如何,文章运用博弈论分析认为我国有关反国际避税地避税政策具有单一性,不能有效规范跨国企业国际避税地避税行为,并借鉴国外做法提出控制反避税调查成本和对避税行为加收利息或罚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用2004~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避税在总体上会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成本。但受公司治理水平影响,上述机制对不同企业效果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在影响融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率。随着避税程度的提升,等额融资成本对企业价值的损害也会增加。因此,避税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通过避税降低融资成本无法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外资企业避税已成为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方面,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花样繁多的避税手段中。国内转让定价作为跨国转让定价在一国内部的延伸,逐渐受到外资企业的“青昧”,对我国税收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在概述国内转让定价的基础上,对国内转让定价的危害、形式以及非避税动因作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并据此提出防范国内转让定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思军 《时代经贸》2008,6(10):18-19
如何有效地利用逆向物流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当代制造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逆向物流运作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企业逆向物流可选择的管理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制造业厂商逆向物流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