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会计形成了以"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为代表的两种主流观点。会计目标通过财务报告载体展现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以及财务报表目标有什么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财务报告目标——如实反映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目的等词语在各种会计文献中经常混同使用。通常解释是:主要是因为会计虽然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对管理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还很少。就财务会计而言,其目标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财务报表又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阐述和评价,提出对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如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个国家的准则制订机构在确定会计目标时都采纳了“决策有用观”。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见,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随着决策环境的变化和新的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趋复杂与个性化。本文将在分析现行会计理论及其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决策有用目标前提下,提出以“事项法”会计理论为基础构建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朱瑞明 《企业导报》2011,(7):146-148
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纽带,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而对财务报告目标认识的不同对会计原则及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在回顾财务报告目标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目标两种主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财务报告目标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从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的角度来探讨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对新时期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爱琴 《财会通讯》2010,(3):112-114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目的”等词语在各种会计文献中经常混同使用。通常解释是:“主要是因为会计虽然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对管理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还很少。就财务会计而言,其目标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财务报表又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阐述和评价,提出对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如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财务报告目标已由受托责任观逐渐转向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革新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相关准则中再次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即是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具体体现。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允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所采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等所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同时并存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不仅对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还引发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本文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绩效评价等角度,探究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理念和具体准则的变革促使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会计计量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会计报告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转变,绩效评价由短期利润向长期价值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方式由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目标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仲鸣 《价值工程》2004,23(6):117-119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西方引入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与经管责任观并不适合我国公司。本文在概述和评价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从深层次上论述了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应定位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基本目标应是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最后构建了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理想状态下的决策有用会计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非理想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影响了决策有用目标的实现。信息观和计量观是两种不同的财务报告方式,对信息观和计量观的均衡能够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决策有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从新会计准则体系看会计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会计之友》2009,(1):67-68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涉及到整个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最主要的是导致了我国会计理念的更新。本文主要从财务报告目标、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概念、新成本定义等新的会计理念,来阐述在新会计准则体现的会计理念的更新,旨在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吕静心 《活力》2007,(3):63-63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2.
第一,确立探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思路。一是会计目标的导向作用。会计目标的定位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在国外作为财务报告目标,西方规范学派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管理情况,后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社会环境巨大变化,使作为人造信息系统的会计重心从有形资产逐步向技术资产转移,财务报告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移,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从强调可靠性向强调相关性转移。同时,传统财务报告模式赖以存在的假设和原则也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新准则体系中会计理念的变化以及新理念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小能 《会计之友》2007,(6S):16-16
本文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新准则体系中会计理念的变化以及新理念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基本理论的中心,也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起点。本文拟通过对中西方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研究的历史回顾,比较分析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转变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在线财务报告这一网络时代重要的财务报告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5月先后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评论(讨论稿)》(DP)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ED),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诸多基本概念进行颠覆性描述,凸显公允价值会计理念,继续坚持了IASB2010年版概念框架中对财务报告唯一目标的观点,即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受托责任仅为决策有用性的一个子目标,声称这有助于使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受托责任.关于财务会计目标中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何为第一目标的争论已久,但将决策有用性作为唯一目标并将受托责任作为决策有用性的一个子目标的观点还是近年来的新观点.由此联想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不就是决策会计吗,为什么不能将决策有用性目标由管理会计来承担,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作者认为,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试从财务报告的目标不等同于会计基本目标以及基本职能决定会计基本目标两方面阐述两者作为会计基本目标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0.
财务会计目标及其演进表明,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时代,决策有用观必然取代受托责任观而居于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计量观和信息观的比较,认为计量观更符合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需要。满足计量观要求财务报告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提出了挑战.基于计量观的现行财务报告改进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