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钱晓雨  孙浦阳 《上海经济研究》2012,(12):116-125,13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中的人均收入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又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即早期收入增加带来环境污染的增加,直到收入达到一定高度,环境污染达到峰值并且此后与收入呈反向影响关系。尽管如此,在早期的研究文献中笼统的将人均收入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而忽略了很多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本文基于传统EKC,结合经过截距调整的复合EKC模型,使用中国2002年至2009年279个城市数据,研究开放度和环境重视度对污染程度的影响。我们发现,开放度和环境重视度都对环境的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的基础上,各个影响因素的程度不一样。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为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寻求平衡点,可以从开放度和环境重视度入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本文从国际经济开放度和国内经济开放度两个角度建立西北五省经济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区域经济开放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西北五省经济开放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通过对西北五省国际和国内经济开放现状的比较分析,从经济基础、政治因素和区位条件三方面分析差距原因,并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合理利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和人才资源管理理论,构建了我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31个省会城市的人才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济南、天津和沈阳拥有人才综合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指数值大幅领先所有其他城市;我国各省会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标的各分类指标之间的平衡性较差,各指数值之间落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经济开放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与资源的配置等因素导致资金流、劳动人口等因素流动的动态综合评价,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利用因子模型从对外经济开放与对内经济开放两个层面对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回归模型表明,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市经济增长驱动下,通过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开放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的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5.
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特征是质量经济、效率经济对传统经济的优化迭代与取代替换。人才作为创新技能的活载体,是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力量之源。于是各城市相继投入"抢人"大战,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城市,人才引进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涌现出人才发展与各城市战略规划出现"偏位"等政策失灵问题,使得各城市高成本的人才引进策略无法精准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鉴于此,文章在比较典型城市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基于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需求的规定性,提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人才发展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安徽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10项指标来表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并借助SPSS24.0软件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信息浓缩为2个公因子,以加权因子得分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较强,并据此为安徽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南  李程骅 《珠江经济》2008,205(9):83-91
本文力图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当前中国的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这些城市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文章同时对分析结果进行较为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赵超 《辽宁经济》2020,(5):15-17
人才被视为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政策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单一城市的视角对各城市的人才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挖掘了沈阳市及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人才环境的主成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不同环境因子对人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合沈阳市区域特征的人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未来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挑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同类型的城市如何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国际分工模式,不仅对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两个百年目标"的完成和推进城市贸易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库"1996~2011年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空间对城市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政策空间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多元化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城市的政策空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参与国际分工就越会采取多元化的模式。这一结果对于不同政策空间城市的国际分工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洪爱梅 《科技和产业》2013,(11):179-181
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城市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城市综合得分,以反映港口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城市综合得分两个指标研究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的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韩FTA达成后,承诺将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开展服务贸易与投资谈判。考虑到金融服务开放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和韩国在中韩FTA、中澳FTA和韩澳FTA中的金融服务开放度作比较研究,对中国金融服务开放较为有利的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适度提高金融服务开放度,这将对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引起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转移,这在熟练劳动力上表现更明显;中韩两国的金融服务开放度按韩国在韩澳FTA中的金融服务开放水平,既符合总体经济利益,也促进中韩两国的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更高的开放水平反而会降低总体经济利益和行业利益;同时,这一开放水平应保持在中国国内金融行业对金融风险的承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4,(11):70-70
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如果按照200个城市的比较数据计算,居于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温州,最后10位依次是晋城、宿州、铁岭、巢湖、宣城、汉中、保山、亳州、延安、池州。毫无疑问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多位于三大都市圈内。东部沿海某些省份的一批地级市竞争力较强,提升也较快。在本次研究中,综合竞争力指标由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4大类指标综合而成,按50个城市比较数据计算,各分项指标的排名状况依次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韩FTA达成后,承诺将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开展服务贸易与投资谈判。考虑到金融服务开放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和韩国在中韩FTA、中澳FTA和韩澳FTA中的金融服务开放度作比较研究,对中国金融服务开放较为有利的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适度提高金融服务开放度,这将对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引起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转移,这在熟练劳动力上表现更明显;中韩两国的金融服务开放度按韩国在韩澳FTA中的金融服务开放水平,既符合总体经济利益,也促进中韩两国的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更高的开放水平反而会降低总体经济利益和行业利益;同时,这一开放水平应保持在中国国内金融行业对金融风险的承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从杭州在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的问题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杭州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开放度是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经济开放度并不等同于外贸依存度。文章综合考虑影响经济开放度的各种因素,确立评测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计算出安徽省十八年来的经济开放度。数据表明,安徽省经济开放度的增加明显拉动了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应从发展对外贸易、外资利用、对外经济合作和服务外包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提高安徽省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16.
贸易自由化的工资效应具有空间尺度性,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国际开放水平滞后且产业集聚程度不如沿海地区的客观现实下,文章构建的两国三区域模型揭示,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与边境实际工资均呈现U型关系。进一步,以云南和广西各市为例的实证研究发现,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开放与区际开放度较高,故而对边境地区的工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而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开放度较低,产生抑制工资增长的作用。最后,边境地区工资在短期内虽然受到与其他国家开放带来的负面冲击,但是由于劳动力流动的非瞬时性,边境地区应尽快提升双向开放度,特别是对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开放程度,来扭转负面局势。  相似文献   

17.
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12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由31个增加到41个,城市覆盖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重由1990年的20%增加到42.6%。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集合国内著名高校、地方院校、权威统计部门、企业研发机构的专家,对中国200个主要城市涉及竞争力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估,并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该报告中,综合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本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12大类指标综合而成。即:1、人才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源数量指数、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人力资源配置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分析方法,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与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依次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和宿迁开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部和江浙沪地区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比较九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聚集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聚集呈正相关,同时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聚集的促进作用较强,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聚集的促进作用较弱,最后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人才聚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按照总部经济的内涵、发展规律及发展条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归纳设计出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同时,引入专家评价系统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①,运用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拉萨除外)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