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6)
文章简要探讨了气候变化与美国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化与美国军事安全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可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目前,美国情报机构、军事策略家、国防专家、国家政策制定者、两党政客和美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有何反应?21世纪00年代初,共和党执政的布什政府否认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导致联邦政府很难制定政策来应对气候安全问题,直至21世纪00年代末,安全事务分析人士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在21世纪10年代,民主党执政的奥巴马政府使美军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成为日益公开的论题。 相似文献
2.
2020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公布了对"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的最新评估报告《国家纳米技术计划4年一度的评估:纳米科学、应用与商业化(预印版)》。本文介绍了此次评估的背景和主要目标、NNI运作框架和管理协调机制、NNI目标执行情况及效果与影响,以及国家纳米技术委员会关于NNI未来优先领域方向和实现该优先领域目标的建议,最后针对此次NNI评估提出了若干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9,(7):2-4
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政策特别工作组从1987年4月开始工作,于1988年10月提交了一篇题为《技术政策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报告。这篇报告所提的建议可能会在下届国会的新法案中陆续出现。现将此报告所附的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颁布实施了新国家空间政策,该政策阐述了美国最新太空发展战略,确定了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的使命和任务,以及确保其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和指导方针。本文从政策制定背景、目标、重要任务及指导原则、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应对建议,以促进我国空间事业的继续快速发展,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5.
2023年3月,美国发布《海洋气候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大目标”和“8项优先行动”。该计划是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推出的首个多部门联合参与的海洋气候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清单措施应对气候危机和遏制对沿海社区、海洋资源和可持续海洋经济造成的危害,体现了美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气候关系的重视。通过对计划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在科学研究、工作机制、行动方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确立的减排目标、适应目标、国际碳交易机制、资金机制这四大支柱已形成其内在逻辑:两大目标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引,两大配套措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如今两大措施的“金融化”愈发明显。立足“金融化”之意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体现为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然而,具有金融系统性风险特性的气候风险会随时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鉴于此,已有主权国对气候风险采取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揆诸我国,在国际层面不仅要积极响应国际碳交易机制的“金融化”,重视碳金融市场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应确保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资金机制“金融化”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国内层面也应借鉴域外经验以防范气候风险对“金融化”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规划评估作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效果.当前,我国规划管理中“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十分突出,往往导致规划执行效果不及预期.因此,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的规划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规划评估的视角提出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实施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改组了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以协调和指导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活动。在新的领导体制下,美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与气候相关的技术开发项目集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两大科技计划,即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并设立了相应的气候变化科技计划管理机构。
本文对上述两大计划,以及美国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近期和中长期技术选择进行了调研,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一系列新动向,包括发布美国国家气候评估报告(草案)、力促相关行政措施出台、推动中美签署《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针对德班平台谈判提出“轴辐式协议”全球气候治理框架等。一方面,由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外交中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这些最新动向仍将对国际气候制度走向和全球低碳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在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和新型中美大国关系过程中,需谨慎权衡利弊,同时,从立法、财税、金融、标准、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切实推进我国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海旅游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角度,将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分解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按旅游景观系统和旅游者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滨海景观组分的增与减,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简单改变,而是重塑整个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滨海旅游发展不容乐观,只有重视旅游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不同群体的旅游环境感知,才能真正推动低碳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指南。国防战略作为美国战略体系的重要一环,位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下,服从和服务于安全战略,同时又是制定国家军事战略的依据,规定着军事战略的内容和方向。本文通过对美国2012年版国防战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探析美国国防战略调整的背景、战略动因及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谢跃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10):59-63
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小企业创新计划(SBIR)在能源部执行的情况,以及该计划在现阶段的成效。该计划很好的实现了美国国会对立法的目标。在对能源部小企业创新计划的研究中,国家研究理事会委员发现了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计划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能源部的小企业创新计划在实现国会立法目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秋菊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30(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保障国防安全、确保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高度。2012年3月,奥巴马提议创建由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作为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概念验证性行动,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于2012年8月成立,以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采取联邦与私营部门1:1的资助机制、共享管理的组织模式等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其会员数量在两年时间内从成立之初的58个发展到95个,为研究所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的协同创新机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如下启示: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发展先进制造综合能力;协同促进创新集群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参与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5):1-6
近年来,美国风电发展迅速,截至到2012年8月,美国风电装机总量已突破50GW。简要介绍和分析了美国风电发展现状、政府扶持政策、研发重点和产业发展趋势。美国风电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兴起;另一方面,离不开美国政府风电扶持政策和风电技术进步。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完善风电扶持政策,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发挥体制优势,加快风电建设;开放风电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抢占风电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浅析印度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建如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3):5-10
2008年6月30日,印度政府颁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这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该计划出台的背景,对计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是美国政府早期颁布的环保法案仅体现了美国土地政策的转变,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触及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一系列重要的环保法律相继出台。70年代末期,经济的缓慢增长,商业团体的游说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放缓了美国环境保护的步伐。进入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环保管制,但却唤起了公众强烈的环保意识。到90年代,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政策逐渐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尽管美国的环保法规政策因政治气候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始终是与时俱进,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real wage determinants from 1996 to 2014 across Mexican states. Real wages are determined in equilibrium by combining labor supply (years of educ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and labor demand (mostly external factors) forces. Panel data models provide two main results. First, years of education and U.S. real GDP appear to be reliable predictors of wages in fixed effects models, with very marked changes after the U.S. 2008–2009 financial crisis and stronger effects on northern Mexican states. Second, dynamic panels confirm the role of foreign forces: positive from the U.S. economy and negative from the real exchange ra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