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投资性房地产经营时,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此文中,笔者主要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两大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不同企业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核算模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出台,对于公允、客观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介绍了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其次提出了两种后续计量模式的优点,接着详细分析了其后续计量核算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的颁布以及国际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模式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研究的广泛深入,我国也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资产单独列报。那么,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什么特点?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应采用哪一种计量模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这两种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上的处理的不同,总结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尽管成本计量模式有其生存的空间,但公允价值模式更符合当前资产管理的形势要求,因而体现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CAS3)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以后会计核算上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然而自准则实施十年来,多数企业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都选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原因,并为推广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投资性房地产为什么不愿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不同模式对企业利润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出发,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式的现状。即多数经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不愿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2007~2012年首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动因。结果表明,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可能性与盈利能力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信息不对称程度不会显著影响管理层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这说明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只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会计业绩和降低公司债务水平,而不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范围以及所适用的计量模式,并规定企业在满足相关条件时可以选择公允价值后作为续计量模式,那么,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半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中的情况怎样?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成本模式计量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与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之比较。它们不同之处有:账户设置不同、适用条件不同、后续计量不同和相互转换时的会计处理不同。它们相同之处主要有:购买或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相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相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取得租赁收入处理相同和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陈琰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5):57-58
本文将2006年2月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与国际会计准则IAS40作了对比,揭示出了我国当前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公司在选择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95.25%的公司选择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披露成本较低,符合监管层谨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导向,满足平稳业绩的需要。从会计信息和契约功能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理论上更适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丙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