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不同于单门独院传统农业,随着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结合日益紧密,各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在成长的同时,有些政策困惑也逐渐显露出来:有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直接打起了土地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用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对规模农业发展支撑力不足;有的农业项目在土地上积累了大量固定资产,却无法成为有效抵押物,成了没有融资功能的"死资产"。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九年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但新的一年结构怎样调,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加工,一些农民心中无数。有的等上面的政策;有的看市场行情,有的盼上级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农民对今年种植、养殖项目,不同的农户有不同的打算,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一成不变"型。有的农户不善于了解市场,也不善于率先引进新项目,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是不长棉花长西瓜,不养肉猪养蛋鸡。就是市场不好,他们也不大改变。他们坚信"潮落自有潮涨时"。他们的生产项目跟上年差不多。当然,这部分农户都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金库"清理工作,但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账(以下简称村账)核算范围和"小金库"的界定上,存在诸多分歧和问题。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等多数项目资金来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筹,可以脱离村账单独记账;也有的认为代收代付、应收应付、借款还款、临时押金等是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从面上看,"闲置"和"流失"是当前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两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所区别。"闲置",是指集体固定资产以物化形态静止存在、闲置浪费。"闲置"从本质上说是资产的一种隐性流失。如一些集体所有的闲置厂房等,在长时期的无形损耗中,价值无存;再如,一些工副业项目,由于市场和经营等许多方面因素,有些关门停产,有些半死不活,既有大量的产品积压在库,也有大量的厂房、设备在闲置、长此下去,产品将无限贬值,设备将变成废铁,厂房将化为废墟;等等。"流失",是指集体固定资产在运营中自身价值的贬低和消失。其主要渠道是跑、冒、滴、漏。如有的在出借资产时,不办理任何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致使集体资产被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低价承包、转让、租赁集体资产,使集体资产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有的对外出租资产不签合同,不收保证金,到头来纠纷不断;有的资产帐目不健全,出入库手续不完备,久而久之,对一些集体资产的去向说不清楚,使一些集体资产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5.
<正>从2015年起,国务院与国家部委先后下发上百个电商及相关文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项目也及时出台,两年时间里没有启动电商的县域已经不多,但有的县依然存在电商启而不动,分析原因主要有:认识不到位,一些县虽然也发了文件,但具体实践中却没有实质性举措,只是一种"佯攻"的姿态;政策不明确,有的请来"洋和尚"做规划,生搬硬套,还有的县涉及大家关心的网不快、物流太贵太慢、电商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以来,村级工程都是基层"微权力"的监管重点和难点领域,也是村级信访案件多发的源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由村级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体量越来越大,如何防范"小工程"带来"微腐败",是值得镇级基层监管部门深思和剖析的问题。一、存在问题1.工程决策不够民主。有的村级工程立项、预算、招投标方案、增加的工程量和资金额度等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而是由村"两委"或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送技术下乡,体现了渔业渔政部门对于从业渔民的关心和爱心,从一定程度上解缓了基层从业者的技术需求饥渴,受到普遍欢迎。不少地方开展的"送技"下乡大多是走访、发放科学技术图书等。在下乡实施的活动项目中,一些方案来自上级机关领导,开展什么项目、进行哪些活动也都是上级拍板决定,而一些活动送到乡村后,有的场所冷冷清清,有的项目渔民参与热情不高,好端端的"送技"下乡到了农村后,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受到渔民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一、适应国家财政预算改革要求,积极推进海南垦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的改革1998年以前,海南垦区的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处在“重立项、轻监督”“热衷建设、疏于管理”的状态。建设单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跑项目上,争着要上项目,而对项目论证筛选、日常管理和监督重视不够。总局也只是把财政资金匆忙分配下拨,后续监督不到位。致使每年国家财项目资金下达到单位后,有的项目由于前期论证不够,根本就无法实施;有的项目虽已实施,但由于缺乏论证,还没有投入使用就成了报废工程。有的企业借项目之名,申请资金挪作他用,有的由于配套资金不落实,久拖不能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的党员干部被"乡情"绑架,利用自己的权力或影响力为家乡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在自己的分管领域内对老乡和亲友给予特殊"关照";有的为了维持自己家族在家乡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的长远利益,利用职务之便给这些地方"送工程"、"送政策";有的没有直接用权力给亲友好处,实际上却默许、纵容亲属、老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承揽项目或开办关联企业谋利。下面的正反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正>1998年开始,随着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粤西地区,特别是在湛江市遂溪县广泛养殖,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导致种群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对池底的压力不断增加,病害趋于严重。一、当前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目前,以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和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为代表的病害,是当前养虾业最棘手的问题。往往表现出"红须、红腿""肝胰脏肿大,颜色淡白或者淡黄"或"肝胰腺严重萎缩"等典型的"对虾弧菌病"症状,有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助推"三农"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涉农资金监管不断规范。但一些地方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涉农项目资金使用分散。涉农项目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东海县自2009年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通过严把"六关",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狠抓项目建设质量,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办成了直接惠及民生的水泥路、桥梁、下水道等村内基础设施项目997个,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步伐。该项工作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荣获省级一等奖。一、严把"议、筹"关,政策执行规范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根据农业部实施的"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的部署,在顺利完成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的基础上,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天津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市农广校承担了其中的"农民中专学历教育证书培训项目"任务。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中,经过不断探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渔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鱼载力大大提高,投饲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造成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池塘水体修复的生态技术发展很快,其中浮床植物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  相似文献   

15.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业建设项目和涉农专项资金投入也迅速增加。为充分发挥农业资金的投资效益,审计、检查、稽查工作也逐步加强。笔者通过多次参与项目审计,发现在涉农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尽管各项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开展农业项目绩效管理,是农业项目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构建投资与绩效挂钩的农业项目优胜劣汰机制的前提。2010年起,江苏省农广校围绕绩效管理这条主线,农民培训项目不断强化"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以农民培训工程上年度财政补助资金作为绩效管理出发点,通过绩效目标制定、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各级部门对农村的项目投入不断增加,村级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涉及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但近几年来,笔者在村级财务审计和涉农资金专项检查中发现部分村级工程款的支付很不规范,有的甚至给村集体和个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结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村级工程款项支付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村级工程款的支付要坚持做到"四个一致",才能确保村级工程款的支  相似文献   

18.
<正>走在铜锣湾购物区,你会看见一道不断上演的城市景观,跟"自由行"的消费店如影随形。她们(是的,以女性为多)弓着腰,有的几近成九十度角,身后是大堆从零售店外收集回来的包装纸盒,从加洲提子、台湾果冻、韩国皮鞋、昆明鲜花到日本奶粉。就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农村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的的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但个别地方在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还存在漏洞和问题,如有的搞假项目借人情获得扶持资金,有的巧立名目,变更项目骗得扶持资金,使那些真正急需资金扶持的地方得不到扶持。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农村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的的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但个别地方在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还存在漏洞和问题,如有的搞假项目借人情获得扶持资金,有的巧立名目,变更项目骗得扶持资金,使那些真正急需资金扶持的地方得不到扶持。为了让支农惠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建议有关部门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