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的进程,这一进程一直延续了20年,创造了GDP年均达到9%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还在国外经济学家剖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和试图核实9%的增长率的准确性时,中国的经济奇迹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目前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就此结束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判别标准与动力源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然后进一步探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呈现出曲折且漫长的特点,产业结构状况的恶化使得由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状况、技术进步所左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不到1%到2010年的10%,12年间增长了10倍。在接下来的5年,仍将高速增长。"3月22日,2012博鳌论坛上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中如此描述。全球市场都已经达成共识:中国目前是奢侈品牌的福地。但已成为全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平 《新财经》2005,(1):14-14
“软硬着陆”之争已成往事,预计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9.2%,而2005年将达到9%。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真实的增长周期中,城市化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使其更快融入全球化,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2005年关税总水平降至10.1%,贸易将更为自由,而汇率浮动制的改革则更会加速国内和国际间的资金流动。汇率重估是2005年及今后几年中国开放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而且也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工业占50.9%,服务业占33.2%,农业仅占15.9%;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严重影响着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小议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刘骏 《上海国资》2003,(10):47-49
1、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投资高速增长,债券融资需求增加。2003年下半年 GDP 增幅将在上半年8.2%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随着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启动、消费结构升级、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新一届政府投资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31.1%,比去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高速增长的投资是拉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今年下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快于上  相似文献   

9.
陈炳才 《发展》2015,(2):34-35
加快结构调整,创造和实现低增长、高就业的发展模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中国名义GDP从159 878亿元增加到568 845亿元,名义经济增长了255.8%,而同期就业人口从74 264万人增加到76 977万人,增加2 713万人,就业只增长了3.6%,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完全不相适应。分年来看,2005-2013年,新增就业人口最高年份2005年为383万人,增长0.46%,最低年份2008年243万人,增长0.3%。而同期的年度经济增长最低的2013年为7.7%,最高的2007年达14.2%。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完全市场经济还有多远--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宇 《改革》2004,(6):16-22
经济转型进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但已有的研究只偏重于对经济转型进程"量"的测度,而忽视了转型进程中不同阶段"质"的飞跃。事实上,中国在1997年就已经完成了体制转型,建立了"完全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向建立"好的市场经济"方向继续努力。为此,中国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金融架构与产业架构的相互协调,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向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12.
从唐代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竞争力问题是当今国际问题中的热点问题,关于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体系很多,作者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全球竞争力的最新排名,并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竞争力强国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只有建立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和经济基础因素的国家,技术才能得以发展,经济才能得以持续增长。提高中国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以及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12月10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现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策顾问Samantha Anderson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她表示,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很高兴看到中国城镇化进程特别快速,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充满期待。"中国正在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城镇化。"Samantha Anderson表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因其速度和规模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中国仅用了60年时间便将城镇化率从10%提高到50%。同样的转变,在欧洲用了150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则用了210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不到1%到2010年的10%,12年间增长了10倍。在接下来的5年,仍将高速增长。"3月22日,2012博鳌论坛上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中如此描述。全球市场都已经达成共识:中国目前是奢侈品牌的福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与东盟加速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商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我国建国后几十年时间,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有一定的掠夺性,大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路子。但中国将不允许再走这条老路了。因此,我们已经无须忧虑增长,真正值得忧虑甚至警惕的是什么呢?是中国经济增长加快,各种各样的低效率所导致的“破坏”亦伴随经济增长加快而加快。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3,(18):37-37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端日前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03届年会开幕式上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处于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以内,并没有出现全国性过热现象.他认为,所谓房地产过热,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越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例如,1992年国民经济增长14.2%,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17.6%,是经济增长速度的8.3倍;1993年国民经济增长13.5%,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65%,是经济增长速度的12.2倍.从而表明,当时的房地产开发己超出了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因此认为出现了过热现象.而从1997年到2002年的近6年来,国民经济增长分别为8.8%、9.2%,7%、8%、7.3%和8%,而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分别长3.4%、6.1%、11%、19.5%、25.3%和21.9%,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均在3.5倍以下.虽然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等原因,除个别年份增长速度稍高以外,总的看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