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段时间,“富人纳个税”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报道,去年被国外报纸称作“中国十大富豪”的那些人中,就有不少未缴纳个人所得税。据统计,2000年中国个人所得税为511亿元,这个数字在GDP总量中占比过低。同时,从2001年中国7万亿元存款的储户构成看,人数较少的富人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与其拥有的财富量极不相称。凸现税收征管体制弊端杨雄(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富人不交或少交个人所得税,如果只从个体找原因、提要求,未必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首先,是现有的征税体制还很不完善,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有些…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议论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调整尺度的认知向 “税”这种市场经济的杠杆集中,应当说这是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极大的社会进步。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一些相关议论中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仍颇多似是而非之处。“个税”应怎么调,该市场经济下的客观规律说了算。从客观规律出发,特对若干认识误区进行以下辨析。“个税”仅仅是调整公平的杠杆吗?无须争议的是,个人所得税在市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所得税以其聚财和调节个人收入的独特功能而备爱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青睐,较好地征收个人所得税既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又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借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体制及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改革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有效扭转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趋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税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个人所得税流失原因分析与征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隽 《中国经贸》2009,(6):101-102
在我国现行诸税种中,个人所得税是被公认为税收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税种,被称为征管“第一难”。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严重这一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为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发展趋势之思考●王联实杜晓光个人所得税是现行所得课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它在调节过高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个人所得税直接参与个人收益分配,征纳双方利益冲突表现明显。从征的方面看,税源涉及千家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收入普遍增加,差距也逐渐拉大。近两年来,三门峡市地税直属局根据个人收入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双高”(高收入个人和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不断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针对“双高”的个人所得税管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而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发挥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税制本身的公平性,公平原则已成为各国税制建立的基本原则.中国的个税改革与国际惯例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已渐行渐远,其制度缺陷逐步显现.本文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视角深入阐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由于征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设置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公平缺失严重,并立足于“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目标,基于公平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优化的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其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公民收入分配的两大职能作用发挥不一。一方面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收入增长最快的税种之一,另一方面调节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矛盾一直是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我市为例,2004年天津市地方税务系统征收个人所得税30.3亿元,其中工资、薪金所得22.43亿元,占收入总额的74%,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而年收入6万元以上,占工薪收入总额42%,适用20%以上税率的高收入阶层仅缴纳个人所得税9.5亿元,这显然背离了个人所得税主要调节收入分配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文惠英 《中国经贸》2009,(12):120-121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从税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来看,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个人收入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现阶段如何调整和改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弊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明姬 《开放潮》2006,(11):57-58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已成为收入仅次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的第四个大税种。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迅速,但仍流失十分严重。理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同期税收的30%,发展中国家是15名。我国去年税收总收入为30866亿元,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15%的比例计算,我国去年应该入库个人所得税4629.9亿元,而去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却仅为2093.91亿元。因此,如何从税收体制上解决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管不住“新生贵族”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问题,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钱晟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着六大难点,亟待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1,(18):14-14
“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社会和政治成本是最高的……当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仍然停留在提高起征点以及减少征收的税率间隔上,毫无疑问,这种改革思路远远解决不了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和借鉴吴燕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个人所得税制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以借鉴为出发点,对国外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扣除范围、税率结构、征管制...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五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已缴纳农业税、牧业税的,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征或免征农业税或牧业税后,农民取得的农业特产所得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仍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三是  相似文献   

15.
谌爱华  刘文锋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84-186
文章认为,作为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有效凭证,澳大利亚的TFN制度简化了个人所得税征管程序,提高了税务征管机关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税赋的公平和公正。文章指出,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社会效应,调节贫富差距。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我国很有必要借鉴澳大利亚TFN制度,建立个人税号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收入逐年增长,200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人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2002年达到了l千亿元。征收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的近10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未作大的修改,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对个人所得税所采用的分类税制是1980年实施个人所得税法时确定的,1994年实施新税制后,继续延续了分类税制的税收模式,主要是考虑当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纳税群体较少,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监控能力比较弱,而这种模式简便易行。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地发展势头,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八五”到“九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人均2816.8元提高到551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年人均1042.6元提高到2128元.2002  相似文献   

18.
王超 《宁波经济》2001,(7):16-17
今年年初,有关人个所得税的话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注目,国家税务局局长金人庆表示,未来几年,国家将考虑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这意味着个人所得税门槛将会提高。这一消息传出后,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大讨论。在此前景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的了解,因为,个人所得税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杨梅 《魅力中国》2014,(1):65-66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也是国家税收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为国家筹集了大量的财政收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以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现代的税收发展。可以说,税收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工资薪金是工薪阶层纳税的主要凭据,所占的比例也最高;影响着他们的收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决策,人们都希望在充分掌握税收信息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合法或非违法的措施,达到少缴税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这需要对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税收筹划就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理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年底总是算账的时候,税收亦不例外。2011年,“减税”成为整个年度的税收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房产税改革试点、资源税改革及车船税微调,每每“税事”变动,各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