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能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贵州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以贵州省1978年至2008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ADF检验、协整检验、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贵州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弹性并不是不变的,而是存在波动的变系数。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1978—2010年为样本区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广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广西经济增长不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最后通过分析比较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居民消费作为消费需求的主体,其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在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将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通过对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两者短期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针对扩大内需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消费变量,可以构建VAR模型对中国农民收入、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经济增长在短期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在短期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从消费的视角来看,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所导致的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λ假说,通过对两地区1978年-200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显著差异的存在;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信贷市场和培养西部地区居民积极的消费理念等政策方法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假说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深化能否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是一个值得理论检验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农村金融深化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证实了农村金融深化在长期内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极强的带动作用,而短期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应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允许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从而加快农村金融深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为我国经济结构转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各产业部门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旨在从实证角度探究能源消费对于对外贸易的贡献,从而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研究方法上,文章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通过该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对于我国对外出口有着重要影响,其弹性值为1.315.  相似文献   

9.
在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城镇居民资产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分阶段实证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住宅资产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法律制度以及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成熟,是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8年—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呈正向关系;进一步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发现1992年以前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城市进程与经济增长步调基本一致;1992年以后,经济飞速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有些滞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有滞后效应。相比线性回归模型,非参数回归模型在判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更具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投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如何提高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演变的基本特征,建立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由于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要提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立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明确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广西1978—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广西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在能源供给不足的现实条件下,要强调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通过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缓解能源紧张,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1978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视角,总结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演变的特征事实,并运用多变量脉冲响应函数,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暂时性增加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但其影响是正向的;CPI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保持物价稳定、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则是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理论研究表明,关税政策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有可能是通过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实现的。本文采用1978—2009年我国经济相关数据,建立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关税政策存在协整关系,关税政策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长期依赖于国际贸易,而短期依赖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1953年~2014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认为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从长远来看,要使经济与环境获得双赢,必须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发现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GDP及其增速可信度的小样本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我国1978~2000年的GDP和及其增长速度的可信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更进一步,作者深入地研究了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为分析对象,采用利率的条件方差来度量利率的不确定性,使用GARCH-M模型分别刻画我国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率风险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风险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具有滞后的促进作用;在负利率和零利率的年份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均对利率风险过于敏感,但实际消费并不完全与之相吻合.因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规避利率风险,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贫困增长曲线"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了1978-2006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6年间,无论对于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经济增长都不是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只有1978-1985年间对于城镇地区而言,经济增长才是有利于穷人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而部分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使得穷人从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非穷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1995-2007年的28个省际面板数据,对GDP、能源消费品种、资本、劳动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消费品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而中部地区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