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4年8月,借浙江经济发展的蓬勃大潮,浙商银行成立了。作为唯一一家根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年多来,浙商银行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秉持"创造价值,追求更好"的价值观,坚持"扬长避短,创造优势,虚实并举,有效管  相似文献   

2.
2002年<浙江经济>第13期(7月),发表作者的署名文章:<推进浙江业主体化的思考>,其中提出整合浙江商业银行品牌和机制增资、换主体移师杭州市,成为全国第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该文章被评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却并没有什么反响.然而也许是巧合,2002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致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要求对浙江商业银行进行重组.2004年8月18日,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开业,作为全国第十二家,总行设在浙江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世,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强烈反响,前后近一年及后期的报道及评论,可谓林林总总,铺天盖地;从而也引起了人们对浙江本土金融和地方金融业的思考;2004年9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载文<角逐浙江国信控股改制,方正金融控股风再起>时,再一次使人们对浙江本土金融和浙江省地方金融业的发展问题搬上重要日程和政策前台;作为一名关心者,拟借此对浙江省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作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藉浙江经济发展的蓬勃大潮,浙商银行成立了。作为唯一一家根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年多来,浙商银行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秉持"创造价值,追求更好"的价值观,坚持"扬长避短,创造优势,虚实并举,有效管理,先进技术,优秀文化"的经营战略和"一体两翼"(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为特色)的业务思路,精心筹划,潜心经营,在服务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断做强做大。截至2007年末,浙商银行资本27亿元;总资产575亿元,  相似文献   

4.
浙商银行     
《金融纵横》2012,(4):74
2008年12月18日,浙商银行南京分行正式开业,这是浙商银行在浙江省外设立的第5家分行。浙商银行南京分行的成立,体现了浙商银行开创大局面的雄心,标志着浙商银行向遍布全国的目标稳步前进。浙商银行南京分行致力于探索和培育小企业银行业务,按照"专业化经营、近距离设点、高效率审批、多方式服务"的业务经营方针,将成立小企业专营业务部,并进一步完善业务发展模式和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提升小企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浙商银行是在重组浙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报经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批准,继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之后设立的全国第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杭州,注册资本150073万元.共有股东15家,其中中国万向、旅行者汽车、浙江广厦、浙江中国轻纺城、恒逸集团、横店集团等13家民营企业持股85.71%。浙商银行的成立,既是浙江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延红梅 《中国金融》2005,(20):42-44
浙商银行是全国第12家、总行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由13家浙江民企控股85.71%,是目前国内民营资本比例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去年8月开业以来、它的后续运作以及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也是金融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中国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浙商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支持的首届打造浙江金融强省论坛,于5月18日在杭州新侨饭店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吴国华.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国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会长谢庆健,  相似文献   

8.
杨轶清 《金融博览》2011,(10):58-61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在浙江,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浙江。前者是传统行业的霸主,后者是新经济的王者。他们都是"浙商造",两者的内涵在本质上非常接近。在很多人印象中,浙商是一群来自传统行业从事制造业的"土老板"。事实上,这个印象并不准  相似文献   

9.
阳帆 《中国金融家》2012,(3):114-115
“民营经济从生成那天开始,就没有离开过民间资金拆借。” “现在有600万浙商在省外,150万浙商分布在世界各地。浙江尤其需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而且盘活民资的意义应远远不止局限于浙江。” “监管部门正在进一步梳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规定,梳理以后打算汇集起来做一个细则,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陈婷 《理财》2004,(10):17-19
对于中消协炮轰银行业"霸王条款"的大规模举动,积极接招并作出认真回应的仅有民营浙商银行一家.为何消费者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而国内的银行业一直无动于衷?浙商银行的"勇破坚冰"之举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召开了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要求和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统一了全省上下发展金融业的指导思想,省领导在讲话中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产业浙商系列,打造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业的浙江板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等,其中浙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的重头品牌,理所当然摆上  相似文献   

12.
张公浩  常石 《金融博览》2012,(10):20-21
浙江实业银行是近代上海金融界著名的"南三行"之一,1909年由浙江官银号改组而成,最早叫浙江银行,官商合办,总行设在杭州.1915年浙江银行改称浙江地方实业银行.1922年总行迁到上海汉口路14号,以后又迁到汉口路159号.1923年官商分家,各自营业,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原有的上海分行划归商股经营.浙江实业银行总管理处设于上海,杭州另设分行.  相似文献   

13.
浙商是谁,谁是浙商?从古至今,浙江商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之一。浙商是当今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经营群体,具有鲜明的内涵和特色。浙商的影响,主要不是名人大家,而是深厚的民间基础与庞大的群体阵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从本期开始,"品茗斋"将连续刊登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先生撰写的专题系列文章,解读雄居商界却低调得近乎隐形、创造了辉煌的商业繁荣和文化成就的浙江商人,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在开展的新一轮"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活动"的研讨会上,一位专家在发言中说:浙江的银行与企业是"银企"关系,而我们江西的银行和企业是"企银"关系。是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我们银行和企业的同志好好深思。  相似文献   

15.
浙商与晋商、徽商等已成为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社会经济阶层,其中,在近现代浙江的商业发展历程中,浙籍银行家作为"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经营理念对当前浙江银行业的发展、打造浙江金融强省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而近现代浙江缘何盛产银行家,浙江所拥有的孕育这些银行家的特殊环境,也是我们今天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浙江是中小企业经济强省,虽然浙江各家银行都着力改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在全国各省市处于领先水平,但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银行由于受到人员、网点数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浙江省信用现状 当前浙江省的信用基础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相对较好.如早在2000年6月,浙江省富阳市工商局就悄然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企业合同信用公示制",在健全信用体制的道路上开始了勇敢的尝试.随后从温州开始,一场声势浩大,以"重塑浙商信用,打造浙江信用经济"为议题,涉及到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大讨论开始了,杭州、嘉兴、绍兴等地也陆续加入;以富阳"企业合同公示制"为模式的信用工程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更是明确提出重塑"信用"工程,打造"信用浙江"的口号.这种由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在全省范围开展声势浩大的重建信用活动,在全国各省市是开创之举.  相似文献   

18.
《浙江金融》2012,(8):1
5月25日,中信银行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浙江临安中信村镇银行在绿水环绕的青山湖畔迎来盛大的开业庆典。该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注册资本达到2亿元的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浙江临安中信村镇银行,是中信银行积极延伸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加大"支农支小"工作力度的重要举措。中信银行把首家村镇银行落户浙江临安,并由中信银行总行党委委员、杭州分行行长王利亚出任董事长,充分体现了中信银行对浙江市场的重视。中信银行是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  相似文献   

19.
“浙江制造”出现品牌之忧的原因和浙商的经营理念有着紧密联系。浙商善于用浙江人的方式观察市场上的机会,常常以“自我眼光”为出发点,缺乏对外界、对消费者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2月21日,浙商银行郑州分行正式开业,标志着浙商银行中原机构布局落下一子。开业当天,浙商银行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未来五年提供不少于3000亿元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助力中原崛起。豫见浙商,遇见未来。可以说,布局中原、入驻郑州,是浙商银行打造最具竞争力股份制银行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